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吴礼部词话

吴礼部词话

一卷。元吴师道(1283-1344)撰。吴师道字正传。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早年读宋儒真德秀遗书,深受影响。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调宁国录事,乱兵过境,唯吴师道敢强压之。会大旱,共筹得赈灾粮七万七千余石,三十余万饥民赖以存活。廉访使荐于朝,以疾辞归。后至元元年(1335)迁池州路建德县尹,有惠政。以中书左丞吕恩诚、侍御史孔思立荐授国子助教,不久升为国子博士。执教一本朱熹之旨,而遵许衡成法。至正三年(1343)因丧亲南还。次年江浙行省请吴师道主持省试,因病未成行,并上书请致仕。朝廷准其以礼部郎中致仕,命未至而卒于家。吴师道工词章,才思横溢,诗歌清丽俊逸,在元代的儒学家当中,是比较有文采的。与柳贯、黄渚、吴澄友善而且屡以诗篇往返。其酬答之篇不乏情真意切的佳作。著有《吴正传文集》二十卷(或题为《吴礼部集》,又常称为《礼部集》),《吴礼部诗话》一卷(附词话数则),今均存。《元诗选》初集选入吴师道诗一百三十首。另存有《散乡录》十四卷、《战国策校注》十卷等。是编即从《吴礼部诗话》抄出者。条目不多,但皆可参考。其论欧阳修《醉翁琴趣外篇》,最为确凿。其辨辛稼轩词,论东坡、南涧、于湖之作,亦皆精当。证木兰花慢词律,颇为细密。有《词话丛编》本。

猜你喜欢

  • 参同契章句

    一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观象》)撰。前人研究《周易参同契》者,多依彭晓、朱熹、陈显微、陈致虚等家注本。自明代杨慎称掘地得石函中《古文参同契》以后,最早有明代蒋一彪依杨慎本作《古文参同契集解》。据杨慎

  • 绘林题识

    一卷。明汪显节编。汪显节生卒年与事迹不详。书名“绘林题识”,绘林是指万历年间秀水人周履靖钩摹古画勒于石,题曰“绘林”。一时文人多有题识,所以称“题识”。此书是汪显节将绘林及其题识汇集成书,共二十四人,

  • 蒋说

    二卷。清蒋超(详见《峨嵋山志》)撰。作者以自己的姓氏来命名所著之说。本书分门别类杂记作者的耳闻目见,亲身经历,并附认自己的看法,并并就某些问题发表议论。内容阐述鬼怪佛学,认为儒童菩萨合而化生儒家鼻祖孔

  • 道院集

    见《道院集要》。

  • 秦汉瓦当文字

    一卷。续一卷。清程敦撰。程敦,字彝斋,安徽歙县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瓦当,即筒瓦之头,其上多有纹饰和文字,以为装饰之用。研究瓦当上的文字,并著有专书的,首推朱枫的《秦汉瓦当图记》。《秦汉瓦当文字》一书

  • 汉滨集

    十六卷。宋王之望(?-1170)撰。王之望,字瞻叔,襄阳谷城(今湖北襄阳)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教授处州,入为太学录,迁博士。孝宗即位,除户部侍郎,充川陕宣谕使,提升为参知政事,劳师江淮。乾道

  • 宁藩书目

    一卷。明朱权编。朱权(1378-1448),自号癯仙、涵虚子、丹丘先生、大明奇士等,明太祖第十六子。初封于大宁,世称宁献王。燕王起兵,朱权以兵相助。成祖即位,改封南昌。成祖削夺王权后,朱权筑精庐一宇,

  • 御笔怀旧诗

    四卷。清高宗书。清高宗生平见《全韵诗》。此帖刻于乾隆己亥年(1779),有怀旧诗二十三首,共分四卷。其中第一卷中有诗八首,“三先生”三首,分别是福龙翰、朱可亭、蔡闻之;“五阁臣”五首,分别是“故大学士

  • 州县提纲

    四卷。宋陈襄(1016-1080)撰。陈襄,字述古,号古灵。福州候官(今福建福州)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调浦城主簿。历知常州、杭州。以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有《古灵

  • 中候握河纪

    ① 一卷。明孙珏辑。孙珏称:“世纪,尧与群臣沉璧于河,乃为《握河纪》,今《中候》也。告禅后二年,刻璧为书沉洛,今《中候·运衡篇》也。所授之图书,今《握河纪》也。”孙珏所辑,一共只有两条,总共才一百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