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参同契分章注

周易参同契分章注

三卷。元陈致虚(1290——?)撰。陈致虚,字观吾,号上阳子,江右卢陵(今江西吉安)人,元代全真道士。天历二年己巳(1329)陈致虚四十岁从赵友钦学道。撰有《金丹大要》十六卷,《度人上品妙经注》三卷、《金丹大要图》一卷、《金丹大要列仙志》、《周易参同契分章注》及《悟真篇注》等。《周易参同契分章注》,简称《周易参同契注》。宋代道学者研究神仙炼养之术,修丹运火之理,多以《阴符经》、《道德经》、《参同契》等为理论依据。陈致虚认为金丹之道当以“阴符”、“道德”为祖,“金碧”、“参同”次之。或称丹书多不可信,得真诀者必以《参同契》、《悟真篇》为主。他作《醒眼诗》说:“端有长生不死方,常人缘浅岂承当,铅银砂汞分斤两,德厚恩深魏伯阳。”由此可知其对魏伯阳之书尤为推崇。他所作《周易参同契分章注》,将原书分为三十五章,与彭晓本分九十章不同。陈致虚认为彭晓将《鼎器歌》置于三篇之后不对,所以他将其置于《法象成功章》之后。他对每章的疏解明白显畅,对于人的超凡入圣、夺天地造化等说也自有见地。认为修丹不可误以五金八石烧炼。他说修还丹所用金生之水,要看是先天之水还是后天之水。如果是先天之水,就要等到心静水清时用之,不可外泄。陈致虚这是以内丹解《参同契》,其后道士对此书特别看重。清李光地注《参同契》,称诸本之中唯《汉魏丛书》所载朱长春本为最得古意,经学者考证朱长春本实为抄袭陈致虚本,可知陈致虚注本对后世影响之深。现存清《四库全书》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周易参同契古注集成》本。

猜你喜欢

  • 明朝纪事本末补编

    五卷。彭孙贻(1615-1673)撰。彭孙贻,字仲谋、羿仁,号管葛山人、管山人、茗斋。史学家、诗人。浙江海盐(今浙江海盐县)人。明选贡生,师陈子龙。父殉国难。明亡,不仕清廷。幼年颖异,工诗画,博览群书

  • 明大政记

    二十五卷明雷礼撰。雷礼字必进,丰城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工部尚书。《明史·艺文志》载《大政记》三十六卷。此本为万历中应天周时泰所刊。其中礼所辑者至武宗而止,仅二十卷,其世宗四卷,即范守己之《肃皇外史》

  • 卓庵心书

    四卷。明张自勋(生卒年不详)撰。张自勋字卓庵,宜春(今属江西)人。他一生潜心学问,造诣颇深。著有《廿一史独断》、《纲目续麟》等书。其学以“求放心”为本,并谓王守仁言“良知”,是偶然有所见,故以此推出,

  • 宜琴楼遗稿

    一卷。清严鍼撰。严鍼,生卒年不详,字指坤,浙江桐乡人,周善成之妻。清代诗人。此书卷首题有“桐乡女史归汝南,严鍼指坤著”字样,书末有“其子周积荫、周积兰、周积茀敬编并校字”字样,还有严锦公绣所题写四绝句

  • 毛襄懋奏议

    二十卷。毛伯温撰。毛伯温,明代吉水(今江西省吉水)人。字汝万,正德戊辰(1508)进士,官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山西、顺天,晋工部尚书,改兵部尚书,天启(1621-1627)初,追谥襄懋。《毛襄懋奏议

  • 补晋书艺文志

    六卷。清文廷式(18561904)撰。文廷式,字道希,号芸阁,又号纯常子。江西萍乡人。清末维新派人物。光绪进士。授编修。因扶助光绪帝亲政,支持康有为发起强学会,为慈禧嫉恨革职。光绪二十六年(1900)

  • 檀几丛书录要

    七种,七卷。清何思钧编辑。何思钧字双溪,灵石(今山西省灵石县)人,主要活动于清乾隆、嘉庆年间,生平事迹不详。本丛书摘出王晫、张潮《檀几丛书》中有关教训子弟修身劝学诸书,汇为一集,共七种:清姚廷杰《教孝

  • 似山楼诗稿

    一卷。清许孟娴撰。许孟娴,生卒年不详,字静宜,江苏太仓人,李春海之妻。清代画家、诗人。喜吟咏,善书法,工写墨竹。此书前有道光十九年(1839)其同族之弟许廷浩、及邵松年、钱绥槃所作序言,有季锡畴、丁钧

  • 汉溪书法通解

    八卷。清戈守智撰。戈守智字达夫,平湖(今地址不详)人。此书成于乾隆十五年(1750)。书中全六卷分述六门,卷一为述古两篇,前篇为戈守智自撰,叙古来书法源流。后篇题为“名人论书”,实则杂取前人论书之语。

  • 季沧苇藏书目

    一卷。清季振宜撰。季振宜,生于1630年,卒年不详,字诜兮,号沧苇,江苏泰兴人。自幼敏学,顺治四年(1647)进士,授兰溪令,历刑户两曹,擢御史。家道殷富,致力藏书,得毛氏“汲古阁”、钱氏“述古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