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集说

周易集说

十三卷。元俞琰(约1257-1327)撰。俞琰字玉吾,号石涧道人,又号林屋山人,平江吴县(今江苏吴县)人。俞琰的生卒年史无明文,《宋史翼》引《苏州府志》云,生宝祐间,卒元贞间,年七十。自宝祐初至元贞末,不过四十年,其误明甚。纳兰容若称俞琰宝祐间以词赋称,亦恐有误。干文传谓延祐二年“石涧尚无恙”,似未几病逝。四库馆臣作生宝祐初,至延祐初始卒,不确。应生于宝祐五年或六年,卒于泰定三或四年。俞琰宋末以经义有声场屋间,以科第起家,入元隐居著书,征授温州学录,不赴。自言生平有读易癖,三十年不释卷,初读朱熹《本义》及程子《易传》,后遇隐者,以先天图指示邵雍环中之极玄。故其由儒入道,为元代发展道教易学的代表人物。所著易书十余种,存世的有《周易集说》、《读易举要》、《周易参同契发挥》、《易外别传》、《易图纂要》等,流传颇广。元贞二年(1296年),琰自序此书,称幼读程、朱子易,有程、朱二公所未言者于心,乃历考诸家易说,摭其英华,萃为一书,名曰《大易会要》,凡一百三十条。至元中又集诸说之善者而为之说,凡四十卷,因名之曰《周易集说》。书成于元代,而四库题宋人,误。通志堂本上下《经》后为《象辞》,即大象传。谓象者伏羲所画八卦,辞则孔子所为,以其为羲画而作,因升列《彖辞》之前,而改《小象》传为《爻传》。又谓《系辞传》乃《文言传》之馀,因依晁以道古易,置于《文言传》后。故此书次序与先儒易说并皆不同,而自成其为俞氏之本。然其集诸家之长,益以己见,反复辨论经传,前后四易其稿,殚精研思,实有发前人所未发者,固不可以其改易旧第废之。此书《四库全书》、钱氏、倪氏《补元志》、朱氏《经义考》俱作四十卷,与俞氏序合。焦氏《国史经籍志》作十卷。《通志堂经解》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俱作十三卷,天一阁抄本十二卷。今存最早版本则为元至正九年(1349年)俞氏读易楼刻本,为其子仲温点校、孙贞木缮写锓梓,为十三卷,存十一卷。知《四库全书》强析为四十卷,以符“名从其朔”之例。最近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易学丛刊》收入此书。

猜你喜欢

  • 真诠

    二卷。无撰者姓名。此书前有作者自序,称“葆真子所留《真诠》,余旧常删节之,犹病其多,今重为订正,撮其要旨”等说。书后《跋》题“丁酉立秋前二日,梦觉子书”。也不知作者何人。又一行署“酉岩山人”四字,《四

  • 袁氏丛书

    九种,十九卷。明袁颢、袁仁等撰,袁黄编。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浙江嘉善人。万历年间进士,曾官兵部主事,著有《评著八代文宗》、《袁了凡纲鉴》等。是编收袁氏家族著作。袁颢字菊泉,袁黄之曾祖;袁仁字良贵,袁黄

  • 论语后录

    五卷。清钱坫(1764-1806)撰。坫字献之,号十兰大昕子,江苏嘉定人。副贡生。官至乾州州判。钱塘之弟。著有《诗音表》一卷、《车制考》一卷、《尔雅释义》十卷、《释地四篇注》一卷、《论语后录》五卷。以

  • 审视瑶函

    六卷。明傅允科(生卒年不详)撰。傅允科,字仁宇,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人,善医,以眼科名世。此书又名《眼科大全》,成于明末,由傅允科父子两代完成。其子傅国栋,字维藩,为南京医院侍直御医,继父业辑成此书

  • 诚斋挥麈录

    一卷。伪题宋杨万里(1127-1206)撰。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历知奉新县、国子监博士、太常博士、太子侍读、知筠州、江东转运副使等。今检其书,实从王明清《挥麈录》中

  • 如梦缘传奇

    二卷。清陆和钧(?-1864)撰。陆和钧,字伯和,号菊生。浙江萧山人。一生郁郁不得志,博学,善诗画,性宕不羁。是编演《聊斋志异》所载连琐事,凡三十出。以本传有十余年如一梦之语,即取以名剧。前载咸丰十年

  • 董礼部集

    八卷。明董嗣成(1560-1595)撰。董嗣成,字伯念,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历礼部员外郎。时给事中李献可等以疏请预教元子贬斥,嗣成持疏争之,帝怒,夺职归。万历二十三年卒,年

  • 历代寿考名臣录

    不分卷。清洪梧编辑。该书录西周至明代七十岁以上且官至卿位以上之臣。由于采录仅依据正史,故不无遗漏,而名臣中亦有碌碌无为者。书中有洪梧序,作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现有文学山房活字印本。

  • 陈副使诗

    一卷。宋陈洎(约1041年前后在世)撰。陈洎字亚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卒年不详。陈洎为陈师道之祖,皇祐中官至三司盐铁副使。洎工诗,有诗集一卷。此集仅诗12首,金侃跋语称“陆绳仲从宋人墨迹卷录出。

  • 曲阜县志

    六卷。清孔弘毅原本,孔胤淳续修。孔胤淳,康熙初年由廪生任曲阜知县。按曲阜志,创修于明嘉靖中藩僚孔弘干,再修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孔弘复,弘复由廪生袭曲阜令,三修于崇祯八年(1635)孔弘毅,此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