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唐大诏令集

唐大诏令集

一百三十卷。宋敏求编。宋敏求(1019-1079),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北宋著名历史学家。父绶,官至知枢密院事,迁兵部尚书、参知政事,藏书万卷,亲加校勘。敏求,赐进士及第,被荐为《新唐书》编修官,献上所补唐武宗以下六帝《实录》一百四十八卷,升任馆阁校勘。历官同知太常礼院、知制诰、判太常寺、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预修本朝《仁宗实录》及《两朝正史》。藏书达三万卷,“皆略诵习,熟于朝廷典故”。另有《长安志》二十卷、《春明退朝录》三卷传世。宋绶“机务之隙,因裒唐之德音号令,非常所出者汇之”,纂为《唐大诏令集》一百三十卷,凡十三类,又目录三卷,约成于仁宗景琇(1034-1038)中。《新唐书》告成之后,宋敏求以闲暇整理其父遗稿,编定《唐大诏令集》,于神宗熙宁三年(1070)九月写下序文。现存各种版本的《唐大诏令集》均非完帙,共缺二十三卷,即卷一四至二四、卷八七至九八,实存一零七卷。其编次是:卷一至卷一三,帝王,分十一目,收文一百三十篇。卷二五,妃嫔,收文十七篇。卷二六,追谥,收文四篇;册谥文,收文五篇;哀册文,收文七篇。卷二七至卷三二,皇太子,分十七目,收文一百零三篇。卷三三至卷四零,诸王,分二十三目,收文一百九十二篇。卷四一至卷四二,公主,分十目,收文六十篇。卷四三,郡县主,收文十六篇。卷四四至卷六五,大臣,分二十五子目,收文三百九十八篇。卷六六至卷八〇,典礼,分三十目,收文一百八十八篇。卷八一至卷一二七(缺卷八七至卷九八),政事,分三十八目,收文五百一十四篇。卷一二八至卷一三〇,蕃夷,分十目,收文五十二篇。书中所收诏令共计一千六百八十六篇,与今存的各有关史册、典籍相对照,不仅可以补充、订正其缺漏、讹误,还较为系统地提供了直接关涉有唐一代政治、经济、律法、选举、职官、婚姻制度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的第一手官方文献。《旧唐书》所载诏令最多,大半在该书中可见,但也有遗漏未收者。以该书与两《唐书》相较,亦可见诸多歧异,钱大昕《诸史拾遗》有详述。书中所收诏令,一般为全文,但也有节录之处,如卷七〇《长庆元年正月南郊改元赦》、卷七一《会昌五年正月三日南郊赦》,都较《文苑英华》所载简略,有省文。该书流传不广,宋元明清皆无刻本,直至民国初张钧衡才据明抄本镂板行世,收《适园丛书》。北京图书馆藏有几部抄本,如顾广圻校旧抄本(铁琴铜剑楼原藏),翁同和校本,又有四库文津阁本,缺卷均同。1959年,商务印书馆以顾广圻校旧抄本为底本,用《适园丛书》本校勘,并加断句,排印出版。1992年,学林出版社又出版了以明抄本为底本,对照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的校点本,但未出校记,也未搜补遗缺。

猜你喜欢

  • 贞复堂集

    十三卷。清黄潆之(约1891前后在世)撰。黄潆之字杭荪,湖南善化人,生卒年均不详。光绪二年(1876)进士,官吏部主事。本书系作者卒后,其子黄仁俊等编次付刻而成。卷一为《劫余集》,收古近体诗五十四首;

  • 亘史抄

    明潘之恒(生卒年不详)撰。本书在《明史·艺文志》中记载为九十一卷。书前有顾起元序云:内纪内篇以内之,而忠孝节义、懿行名言之要举。外纪外篇以外之,而豪杰奇伟、技术艳异、山川名胜之事彰。杂纪杂篇以杂之,而

  • 驳五经异义

    十卷。东汉郑玄(见《周易注》)撰,黄奭(生卒年待考)辑。黄奭字右原,江苏甘泉人,道光壬辰(1832)钦赐举人,清代经学家。著作有《尔雅古义》十二卷,《尔雅众家注》二卷,《字书》一卷,《小学》一卷,《范

  • 米芾志林

    十六卷。明范明泰撰。该书前十二卷与《米襄阳外纪》相同,只是书末附载的《襄阳遗集》一卷,为范明泰所辑,其实,该卷已录入《宝晋英光集》,但范明泰未见此书,故又重加搜辑。此外,书中有《海岳名言》、《宝章待访

  • 爱日斋丛钞

    五卷。南宋叶某撰。此书散佚,失作者之名,唯陶宗仪《说郛》题为宋叶某所撰。书中“论先儒从祀”一条,有宋度宗咸淳年号,知此书为南宋末年人所作。全书以辨析名物、稽考典故为主,凡前人笔记小说及杂史著作,如赵德

  • 周易王氏音

    一卷。辑佚书,魏王肃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马氏据《经典释文》序录所称,为《易》音者三人,即王肃、李轨、徐邈。但《隋书·经籍志》称,为《易音》者仅李、徐二人,王氏仅作有《易》注。王氏

  • 临淄县志

    十六卷。清邓性修,李焕章纂。邓性,江西南昌人,进士出身,康熙九年(1670)任临淄知县。李焕章字象先,号织斋,乐安(今山东广饶县)人,明末诸生,一生致力于诗词古文。著有《龙湾集》、《无学堂集》、《老树

  • 读左日钞

    十二卷。补二卷。清朱鹤龄(详见《尚书埤传》)撰。此书主要采赵汸、陆粲、傅逊、邵宝、王樵五家之书以及诸儒之说,以补正杜预《春秋经传纂解》之阙讹,大抵集旧解者占十之七,出己意者占十之三,所以名曰“钞”。其

  • 逸孟子

    ①一卷。清李调元(1734-1820)辑。调元字羹堂,号雨村,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进士,官至直隶通水道。调元博学多文,藏书极富,凡经史百家,稗官杂说,都有撰述。又辑刊《函海》,至数百种。此书一卷

  • 苑洛志乐

    二十卷。明韩邦奇(1479-1555)撰。邦奇字汝节、苑洛,朝邑(今陕西大荔)人。是书首取《律吕新书》为之直解,凡二卷。前有邦奇自序,后有卫淮序。第三卷以下乃为邦奇所自著。其于律吕之原,较明人所得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