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玉函纂要
二卷。无撰者姓名。“玉函”之名,相传本于唐邱延翰之书。然其书久已不传,而此书又托“玉函”之名作“纂要”,说明其书实非古籍。书中设有诸图,又杂以三合长生之说,末附《青囊经》的口诀及“捉心印、造理赋”数条。《四库提要》称其“大抵剽取坊间伪书,随意窜入,不足为据”,并据浙江巡抚采进本,将此书著录于术数类存目,说明清代学者对此书颇不为重。
二卷。无撰者姓名。“玉函”之名,相传本于唐邱延翰之书。然其书久已不传,而此书又托“玉函”之名作“纂要”,说明其书实非古籍。书中设有诸图,又杂以三合长生之说,末附《青囊经》的口诀及“捉心印、造理赋”数条。《四库提要》称其“大抵剽取坊间伪书,随意窜入,不足为据”,并据浙江巡抚采进本,将此书著录于术数类存目,说明清代学者对此书颇不为重。
二十四卷,明李濂(1489-1566)撰。李濂,字川父,明代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正德八年(1513)举乡试第一,次年举进士,授沔阳州知州。后任山西按察司佥事间,提学缺额,就兼理其事。嘉靖五年(152
三卷。《文集》一卷。清郑重(约1673前后在世)撰。郑重,字山公,建安(今福建建安)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任靖江令,官至刑部左侍郎。著有《霞园诗集》、《文选集注》。是集包括诗三
又名拜经堂日记,十二卷。清臧庸(1767-1811)撰。臧庸本名镛堂,字在东,一字西成,号拜经,一号用中,江苏武进(今武进县)人,经学家,臧玉琳曾孙。臧庸继承家学,又师事卢文弨,还曾在苏州从钱辛楣、王
六卷。续志 一卷。清朱绪曾撰。朱绪曾(约1796-1866),字述之,上元(今南京)人,目录学家。道光举人,官至知府。平生嗜好读书、藏书,常常撰其大意,作成题记,著作甚多,《开有益斋读书志》是其目录学
二卷。清陈诗撰。诗字愚谷,别号大桴山人,蕲州(今属湖北)人。乾隆进士。官至工部主事。其学问渊博,著作丰富。有《竹书纪年集注》等。诗撰是书,经传合者为多,取春秋内外传及周秦诸子事迹相类似者,与为证明。又
十三卷。清易孔昭、胡孚骏同撰。易孔昭,黔阳人;胡孚骏,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二人生卒年不详。同治元年(1862年),蓝朝柱(即蓝大顺)起义军由四川入陕西,捻军、回民起义军继之。六年(1867年),左宗
四卷。清李调元(详见《易古文》)撰。调元藏书极富,涉猎颇广,自经史百家、音韵小学都有所撰述。此书共四卷,列举《左传》的要点,进行阐发,有独到的见解。他对《左传》史实,分条加以考据评论,往往发前人之未发
一卷。旧本题邵璜撰。其生卒年不详,约明末清初时在世。檇李(今浙江省嘉兴县)人。《禹贡通解》前有清初宝坻杜立德序。其书九州中的每州以及导山、导水之前皆列有图。其经文注解与蔡沈集传亦多有不同,凡遵循蔡说加
二十八卷。徐彦(生卒不详)撰。此书最早著录于宋《崇文总目》。《崇文总目》称“不著撰人名氏,或云徐彦”。北宋董逌《广川藏书志》也说:“世传徐彦,不知时代,意在贞元、长庆之后。”《四库全书总目》以此书“邲
一卷。“是类谋”也作“筮类谋”。《易纬》之一。已佚。撰者不详。马端临《经籍考》著录一卷,郑康成注。此书全部用韵语编辑而成,古质错综,另为一体。《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各书引其文甚多。四库馆臣将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