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士礼居丛书

士礼居丛书

十九种,一百九十四卷。清黄丕烈(1763-1825)编辑。黄丕烈字绍武,号荛圃,又号复翁、佞宋居士,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乾隆举人,官主事。喜藏书,得宋刻图书百余种,题其书室为“百宋一廛”,乾嘉之际,东南藏书家以士礼居(黄氏书斋名)为大宗。著有《荛言》、《邛须集》等。嘉庆末年,刊《士礼居丛书》十九种,大都用宋元旧刻本:汉郑玄注《周礼》,汉郑玄注《仪礼》,宋傅崧卿注《夏小正戴氏传》,清顾凤藻撰《夏小正经传集解》,吴韦昭解《国语》,汉高诱注《战国策》,宋佚名撰《梁公九谏》,宋欧阳忞撰《舆地广记》,清毛扆撰《没古阁珍藏秘本书目》,清季振宜撰《延令宋版书目》,清孙从添撰《藏书记要》,宋庞安时撰《伤寒总病论》,宋洪遵辑《洪氏集验方》,汉焦赣撰《焦氏易林》,晋张华撰《博物志》,宋佚名撰《新刊宣和遗事》,清顾广圻撰《百宋一廛赋》,清黄丕烈撰《汪本隶释刊误》,清黄丕烈撰《荛言》。后附刊六种:唐陆德明撰《孝经今文音义》,唐陆德明撰《论语音义》,宋孙奭撰《孟子音义》,清张问陶撰《船山诗选》,清黄丕烈辑《同人唱和诗》,唐伽梵达摩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其中如宋本郑注《周礼》、《仪礼》,宋天圣明道本《国语》,宋剡川姚氏本《战国策》,宋本《伤寒总病论》,宋本《洪氏集验方》等,尤为罕见之书。各书后附黄氏札记,诠释音义,刊正谬误,实为校勘家之翘楚。丛书取精用宏,所选各书向为世所重。兵燹之后,流传绝少,至为珍贵。主要版本有清嘉庆道光间吴县黄氏刊本,清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蜚英馆据清黄氏刊本影印本,民国四年(1915)上海石竹山房据清黄氏刊本影印本,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博古斋据清黄氏刊本增辑影印本等。

猜你喜欢

  • 唐一庵年谱

    一卷。明李乐辑,清王表正重辑,许正绶三辑。乐桐乡(今安徽桐城北)人,明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官至尚宝司卿。表正宁海人,举人,归安县教谕。正绶乌程人,湖州府学教授。该书记明唐枢事实。枢字子镇,浙江

  • 诠叙管子成书

    十五卷。明梅士享(生卒年不详)撰。梅士享,字伯献,宣城(今安徽宣城县)人。《管子》一书明代旧本均为二十四卷。梅士享此本合作十五卷。梅士享根据自己的看法对《管子》进行诠释。梅士享将一篇分为上、下两格。认

  • 诗经通论

    十八卷。姚际恒(1647?-1715?)撰。姚际恒字立方(《四库提要》谓字善夫),号首源,祖籍安徽新安,长期居住仁和(今浙江杭州)。清代学者,经学家。康熙时诸生。初博览群书,潜心百家。后弃词章之学,专

  • 六经略注序

    一卷。常爽(生卒年不详)撰。马国翰(详见《五经通义》条)辑。常爽字任明,河内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魏著名的经学家。据《北史·常爽传)记载:“爽少而聪敏,严正有气慨”,“笃志好学,博闻强识,明习纬候、

  • 易增注

    六卷。清张汝捷撰。张汝捷桂阳人。生卒年不详。此书为作者穷一生精力研究周易的成果。书中只取晋王弼、宋程子、明来知德三家易注,增补其义,但对他们的优缺点没有阐发。故论者认为此书“虽所补不无繁而可删,华而寡

  • 临安志

    一百卷。宋潜说友纂。潜说友,字君高,南宋浙江处州缙云(今浙江缙云县)人。淳祐四年(1244)进士,官历南康军、浙东安抚使、两浙转运副使兼知临安府。以户部侍郎转尚书,官至明殿学士。知平江府(今江苏苏州)

  • 周易校勘记

    十一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又字伯梁,号芸台,又号雷塘庵主,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历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卒谥文达。一生以兴办教育、

  • 水经注笺

    四十卷。朱谋玮撰。朱谋玮,字郁仪,封镇国中尉,明宗室后裔,著有《周易象通》、《水经注笺》等书。朱谋玮读郦道元《水经注》,认为徵引极为详博,惟以传写既久,讹误相仍,经注混淆,为世病诟,因撰成是书,以传真

  • 蜀鉴

    十卷。不著撰人。书前方孝孺序称,宋端平中,邵武李文子尝仕于蜀,搜采史传,起秦取南郑,至宋平孟昶,上下二千年事之系乎蜀者,为书十卷云云,世遂题为李文子撰。又,宋端仪《考亭渊源录》有李文子,字公瑾,光泽(

  • 学易笔谈

    四卷。近人杭辛斋撰。杭辛斋,浙江海宁人,民国时曾为国会议员,因反对帝制入狱。于易学颇有研究,著述颇丰。除本书外,尚有《学易笔谈二集》、《易楔》、《易数偶得》、《读易杂识》、《愚一录易说订》、《沈氏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