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天柱县志

天柱县志

①二卷,清王复宗纂修。王复宗,字元一,贵州安顺府普安州人,康熙八年(1669)举人,九年(1670)进士,二十一年(1682)任天柱知县。《天柱县志》康熙二十二年(1683)刻本。全书上下两卷,上卷分舆图、疆域、星野、沿革、形胜、风俗、山川、古迹、城池、公署、学校、坛庙、关梁、邮舍、坊乡、田赋、户口、土产;下卷分职官、兵防、选举、名宦、人物、仙释、灾异、艺文,二十六门。此志分门颇多,而所记载内容寥寥无几。② 八卷首一卷,清林佩纶纂修。林佩纶,曾任天柱县知县。天柱县为汉镡成故地。始隶湖广。清初改隶贵州。旧有志。然传本入外省,清时本地无见。康熙二十二年(1683)知县王复宗再修。光绪初年林佩纶来任知县,又尽力重修志乘,以故去职而事未竟。后继邑令者,又延邑绅杨树琪、吴见举等续之,而终成是书。《天柱县志》光绪二十九年(1903)刻本,考订则多有疏漏之处。如建置一编,未及汉之镡成、六朝之无阳、隋之龙标。职官志中,则凡崇祯末以及顺治初诸人,以其未归一统,皆弃而不录。选举志中,凡天启、崇祯后有以明贡授伪职者,亦削而不书。兹篇体例亦多有欠缺。如所载战乱之史实,皆列于卷末。而邑绅吴氏私人所置书院章则,亦未列入学校志中,而附于卷末。此皆为通例之所无。

猜你喜欢

  • 左国异同考

    三卷。清宗彝撰。该书对《左传》、《国语》二书记事的异同详加考证,加以罗列。该书为原稿本,卷首有民国元年(1912)作者自序。

  • 得意本草

    见《绛雪园古方选注附得宜本草》。

  • 唐贤名画录

    见《唐朝名画录》。

  • 道院集要

    三卷。旧本题为《道院集》。宋代晁迥(生卒年不详)撰。参见《法藏碎金录》条。因此书“乃王古选录,迥书,故名集要”。此书主要内容是采拮大家高僧名人之言而录之,大旨主佛教宏论与儒家论点相通相近之言。在体例上

  • 论篆

    一卷。唐李阳冰(生卒年不详)撰。阳冰字少温,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宝应元年(762)为当涂令,官至将作监。擅长篆书,有碑刻《恬亭铭》,刊定《说文》为三十卷。是编乃后人所辑,系论书体之作。其中历举了李斯

  • 峰青馆诗钞

    七卷。《续钞》四卷。《寄庐诗存》二卷。清钱国珍(生卒年不详)撰。钱国珍字子奇,清道光、同治间人。江苏省江都县人。其人读书稽古,早负盛名;然八试秋闱始获登第,十五年后方为县令。宦游十年,驰驱鞅掌,戎马仓

  • 见沧文集

    十五卷。明茅瓒(约1551年前后在世)撰。茅瓒,字见沧,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举进士第一。官至吏部左侍郎。著有《见沧定集》。是集为其门人赵应元所编,其子藉吉校刊。凡

  • 陋轩诗

    四卷。清吴嘉纪(1618-1684)撰。吴嘉纪,字宾贤,号野人。泰州(今江苏泰州)人。少时家贫而多病,勤学苦读,但因遇明末战乱而弃学业。入清后,不言仕进,隐居家乡,自题其居室为“陋轩”,著有《陋轩诗》

  • 积书岩诗选

    清刘逢源(约1661年前后在世)撰。刘逢源,字津逮,广平(今河北广平)人。生卒年均不详。工诗,与同里申光涵相唱和,明亡之后,转徙江汉、淮海之间,康熙时为贡生。是集分初集、二集,后附《前后漫兴诗》各五十

  • 春秋穀梁传

    旧题穀梁赤(生卒不详)撰。《汉书·艺文志》有《穀梁传》十一卷,班固自注:“穀梁子,鲁人。”唐颜师古注以为名喜,并引汉应劭《风俗通》云:“子厦传穀梁赤。”据唐杨士勋《春秋穀梁传序疏》云:“穀梁子,名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