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孔子闲居

孔子闲居

孔子闲居,子夏侍。子夏曰:“敢问《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矣?”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达于礼乐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横于天下。四方有败,必先知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矣。”

子夏曰:“民之父母,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是故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志气塞乎天地,此之谓五至。”

子夏曰:“五至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三无?”孔子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子夏曰:“三无既得略而闻之矣,敢问何诗近之?”孔子曰:“夙夜其命宥密,无声之乐也‘威仪逮逮,不可选也。无体之礼也。‘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无服之丧也”。

子夏曰:“言则大矣,美矣,盛矣,言尽于此而已乎?”孔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之服之也,犹有五起焉。”子夏曰:“何如?”孔子曰:“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仪迟迟;无服之丧,内恕孔悲。无声之乐,气志既得;无体之礼,威仪翼翼、无服之丧,施及四国。无声之乐气志既从;无体之礼,上下和同;无服之丧,以畜万邦。无声之乐,日闻四方;无体之礼,日就月将;无服之丧,纯德孔明。无声之乐,气志既起;无体之礼,施及四海;无服之丧,施于孙子。”

子夏曰:“三王之德,参于天地,敢问何如斯可谓参于天地矣?”孔子曰:“奉三无私以劳天下。”子夏曰:“敢问何谓三无私?”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其在《诗》曰:‘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齐。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是汤之德也。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也。地载神气,神气风霆,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也。清明有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其在《诗》曰:‘嵩高维岳,峻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此文武之德也。三代之王也,必先其令闻。《诗》云‘明明天子,令闻不已”,三代之德也。‘弛其文德,协此四国,’大王之德也。”子夏蹶然而起,负墙而立,曰:“弟子敢不承乎!”

猜你喜欢

  • 娱园丛刻

    十一种,十三卷。清许增(1824-1903)编。许增字益斋,号遇孙,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曾刻有《榆园丛刻》二十八种。《娱园丛刻》所收均为清代书画、碑版、文房用具等有关艺术鉴赏的著作,共十一种:孙承泽

  • 清语摘钞四种

    四卷。无著撰人姓名。前后亦无序跋。有二家刻本,皆刻于光绪十五年。即京坊聚珍堂刻本,三槐堂刻本。京坊聚珍堂刻本较好。聚珍堂本有“玉森之印”,“松坪”二枚印章。不知是撰者名、字否。本书分衙署名目,官衔名目

  • 唐诗叩弹集

    十二卷。《续集》三卷。清杜诏(1666-1736)、杜庭珠合撰。杜诏字紫纶,号云川,学者称他“丰楼先生”。无锡(今属江苏)人。少有才华。曾亲承顾贞观、严绳孙指授。康熙四十四年(1705)南巡,杜诏献《

  • 华谭新论

    一卷。晋华谭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华谭字令思,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东?)人,官至散骑常侍,赠光禄大夫金章紫绶。事迹具《晋书·本传。《本传》云,三十卷,名曰,《辨道》。《隋书·经籍志》云,梁有《新

  • 舒艺室随笔

    六卷。清张文虎(1808-1885)撰。张文虎字孟彪,又字啸山,自号天目山樵,南汇(今江苏南汇)人。隐居不仕。馆金山钱熙祚家三十余年,校《守山阁丛书》、《小万卷楼丛书》等数百种。同治五年(1866),

  • 周易八宫纳甲

    一卷。清吴脉鬯撰。据《四库全书存目》,吴氏的《易象图说》后附有八宫纳甲占例一卷。其书出自《火珠林》,《四库提要》称以钱代卜者之所用也。该书抄录八宫世次,略加案语,无所发挥。卦以乾、坎、艮、震、巽、离、

  • 诗话

    ① 一卷。宋陈日华(约1182前后在世)撰。是编所记多数是猥鄙诙谐之作,有失大雅。所记黄庭坚教人学诗应该先读经,认为不识经旨就不知是非,不知轻重,无法为诗。又记有宋祁语云,“诗人必自成一家,然后传不朽

  • 六书本义

    十二卷。明赵谦(1351-1395)撰。赵谦原名古则,后更名谦,字撝谦,余姚(今属浙江)人。明初修《洪武正韵》,应征入京,持议不协,出为中都国子监典簿。罢归,不久被荐为琼山县教谕。博究经子,尤精字学,

  • 航澥遗文

    见《航澥遗闻》。

  • 身理

    见《身理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