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卷。清毛士(1728-1799)撰。毛士字若人,一字梦蝶,静海(今天津静海)人,乾隆时县学生,著有《春秋诸家解》十二卷、《春秋三传驳语》十卷及《春秋三子传》六卷。该书约取《公羊传》、《穀梁传》之说,
一卷。清戴名世(详见《孑遗录》)撰。《弘光乙酉扬州守城记》述南明弘光朝史可法抗清事始末。述史可法为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督师各镇时,外于各处领兵诸镇调处极尽苦衷,内于马士英、阮大铖之流猜忌而倍受牵掣,然仍以
二十卷。清潘维城(详见《论语古注集笺》条)撰。是书博采近儒之说,罕有发明。对于经义有不当之处,也不驳斥校正。如“传不习乎”条,《释文》郑曰:“鲁读传为专”。笺引宋翔凤《论语发微》曰:“鲁论读传为专,此
六卷。《诗钞》四卷。清梅文鼎(1633-1721)撰。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今安徽省宣州市)人,清初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曾被大学士李光地推举给朝廷。康熙四十四(1705)年康熙南巡,文鼎
一卷。清王撰。王字始旦,绛州(今属山西)人。生卒年不详。此书根据《李卫公问对》,以《握机经》384字皆太公增衍之文,故采辑各家旧说,参以己见,为之集注。《四库提要》对此书评价不高,谓《问对》本阮逸伪撰
二十卷。《附录》二卷。元胡助(生卒年不详)撰。胡助,字履信,一字古愚,别号纯白老人。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始举茂才,为建康路儒学学录,后累官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承信郎、太常博士。此集为助自编,共三十卷
七卷。明朱公节撰。公节,字允中。因家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武山下,故自号东武山人。举嘉靖十年(1531)乡试,选为彭泽县令,升泰州知州,罢归。卒后门人私谥曰贞献先生。公节自为诸生,博闻强识,务为古学。
一百卷。《续集》五卷。《别集》七卷。宋朱熹(1130-1200)撰。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南宋理学家、教育家。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授泉州同安主簿
四卷。清吴修(生卒年不详)撰。修字子修,号思亭,浙江海盐人。跟从钱大昕游学。为刻钱氏《疑年录》,又以浏览所及,撰成续编,得四百余人。现有海盐吴氏刻本。
八卷,首一卷。清张瓒修,张戬、袁干纂。张瓒,字容庵,山东武定人,康熙七年(1668)由举人升新城县知县。张瓒莅任后,查阅邑乘,见新城县志,自明万历四年温朝祚纂修以来,又近百年未经修辑。这期间,中经鼎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