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尉缭子

尉缭子

五卷。尉缭撰。其生卒年及籍贯皆不详。班固《汉志》杂家类《尉缭》下注云“六国时人”。颜师古注引刘向《别录》云:“缭为商君学”。除此记载外,《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有一个尉缭,考其事迹,当非今本《尉缭子》的作者。今考其书开卷有“梁惠王问尉缭子曰”云云,其人当为战国中期人。此书最早见于《汉志》的杂家类和兵形势家,前云二十九篇,后记三十一篇,未知孰是。《隋志》作五卷,与今本合。《唐志》作六卷。南宋学者陈振孙开始怀疑此是伪书。(《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此后伪书之说纷起,遂成定论,代不疑焉。1972年山东银雀山一号汉墓竹简出土,其中有此书的残简,这起疑案才得到澄清,其书确为西汉以前已经流传的古书,成书似在战国中期。今本《尉缭子》凡五卷,计二十四篇,近万余字。具体篇目为:卷一天官、兵谈、制谈、战威、攻权、卷二守权、十二陵、武议、将理、原官。卷三治本、战权、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卷四束伍令、经卒令、勒卒令、将令、踵军令。卷五兵教(上下)、兵令(上下)。前十二篇表述作者政治观和战争观,支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论述了战争和政治、经济的联系,主张“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后十二篇论述军令和军制,颇为具体,为其他先秦兵书所少见,对研究先秦军制史有很大的价值。此书上承《孙子》、《吴子》军事思想,并又有发展,对后世影响极大。唐宋时诸家注《孙子》皆引其文,在一些类书和兵书中也屡见引述。但该书中主张重刑杀戮,来威压海内,甚至称“善用兵者,能杀卒之半”云云,殊不足称道。此书有若干种本子,大略可分为古本和今本两大类,竹简本与原本近是,是为古本。宋《武经七书》之后的本子皆可谓之今本,而且皆以《武经七书》为祖本。今本又可分为两个系统,即《武经七书》系统与丛书系统的本子。前系统的本子多有注解,后者少有注解,即使有也极简略(说详钟兆华《尉缭子校注》)。此书有黄氏刊本、明汪刊《直解》本,《诸子萃览》本。较通行的有《武经七书》本、《子书百种》本等。近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的注释本、中华书局1979年的注译本、中州书画社1982年的校注本,颇便学者。

猜你喜欢

  • 四书正学渊源

    十卷。明章一阳编。一阳,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编此书旨在阐扬金华学派乃朱子之正宗,并非为发明四书。黄干乃朱熹弟子,何基受业于黄,王柏受业于何,后又传金履祥、许谦,皆以朱学正宗自居,一阳于是取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义疏

    二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条。《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义疏》可视为对《法华经》的节释本。因《法华经》中有四要品,即方便品,安乐行品、寿量品和普门品。而在普门品中,又无尽意菩萨初问以

  • 黄白镜

    一卷、续黄白镜 一卷。明李文烛(生卒年不详)撰。李文烛,字晦卿,自号梦觉道人,丹徒(今属江苏省丹徒县)人。撰有《黄白镜》、《续黄白镜》各一卷。古来修丹者,常以黄金白银比喻丹药之宝贵。又以其颜色比喻炼外

  • 澄怀主人自订年谱

    六卷。清张廷玉(1672-1755)撰。廷玉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曾任编修《明史》总裁,卒谥文和,著有《传经堂集》。此谱首有乾隆十三年

  • 阅书随札

    一卷。清章学诚撰。此书是作者在阅读唐、宋、明人文集时,随笔记录其中主要史事而成的札记,以供查检引用。作者在札记中直接摘录的大约一百一十余种原文前后,没有案语和论述,但总集及后半部分涉及唐宋短文、清代儒

  • 载花船

    四卷十六回。题“西泠狂生笔,素星道人评”,作者真实姓名无考。该书原全本著录为四卷十六回,现存残本或三卷十二回,或八回。成书于清初。拟话本小说集。三卷十二回本有三个故事,卷一和卷二是女人不守妇道、与人通

  • 运气论奥

    见《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 隰西草堂集

    十二卷。明万寿祺(1603-1652)撰。万寿祺,字年少,一字介若、内景。江苏徐州人。崇祯三年(1630)举人。明亡后隐居浦西。他身著僧衣,自名慧寿,号明志道人,或曰寿道人,而饮酒食肉如故。与阎尔梅合

  • 三国疆域志补注

    十九卷。清谢钟英撰。谢钟英,江苏武进县人。他继承师训,写补注十五卷,大事表一卷,疆域表二卷,志疑一卷,共十九卷。因洪亮吉《补三国疆域志》有缺误,而作此《补注》。《三国疆域志补注》第一卷至第八卷为魏疆域

  • 唐人万首绝句选

    七卷。清王士祯编。据集前编者自序称,王士祯有感于洪迈《唐人万首绝句》的杂驳,及认为“唐三百年以绝句擅场,即唐三百年之乐府也。”于是编选此书。此书成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共七卷,距王士祯去世仅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