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详解

尚书详解

①二十六卷。南宋夏僎(生卒年不详)撰。僎字元肃,号柯山,两浙路龙游(今属浙江省)人。南宋著名经学家。据时澜此书序文,僎曾中进士,其他事迹不详。该书博采前人旧说,于林之奇《尚书全解》所取尤多,夏氏为阐明《尚书》义理,于经文反复条畅,深究详绎。其书虽比蔡沈《书集传》稍嫌杂,但在宋人《尚书》说本中,不失为善本之一。明洪武年间(1368-1398)皇帝下诏令习《尚书》者并用夏氏、蔡氏二《传》,后《书经大全》问世,始独用《书集传》,此书影响逐渐衰微。该书版本原有淳熙间麻沙刘氏书坊刻本,久已失传。乾隆有浙江采进本,残缺,库书以之与《永乐大典》参校补辑,使该书复成完帙,原本作十六卷,修《四库全书》时,厘定为二十六卷。现存版本有聚珍本、闽覆聚珍本。②五十卷。陈经(生卒年不详)撰。经字显之,一字正甫,江南西路安福(今属江西省)人。一说福建长溪人。南宋经学家。庆元间进士,官至奉议郎、泉州泊干。经一生嗜书成癖,启益后学为多。所著除《尚书详解》之外,尚有《诗讲义》、《存斋语录》诸书,已失传。经该书自序称“今日语诸友以读此书之法,当以古人之心求古人之书,吾心与是书相契而无间,然后知典、谟、训、诰、誓、命皆吾胸中之所有,亦吾日用之所能行”。其说近似陆九渊“六经注我”之说,当属金溪学派。陈氏注解《尚书》,多取古人注疏,间出新义,往往发先儒之未发,疏解亦较为详明。此书成就不及蔡沈《书集传》,与林之奇《尚书全解》、夏僎《尚书详解》不相上下。该书有聚珍本、闽覆聚珍本。③十三卷。宋胡士行撰。士行南宋时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江南西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官至临江军军学教授。此书又称《书集解》、《初学尚书详解》。士行解《尚书》,多以伪孔传为主,异说附后;伪孔传义有未妥,则引杨时、林之奇、吕祖谦、夏僎诸说补正。至诸家说解犹有不妥,则直抒己见。该书兼采诸家说解之长,援据考证,不尚空谈,见解颇有精到之处,于宋人《尚书》注本中为较好者之一,有《通志堂经解》本。

猜你喜欢

  • 诗经传说取裁

    十二卷。清张能麟撰。张能麟,字玉甲,又字西山。顺天大兴(今河北省大兴县)人,一说宛平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四年(1647)进士,任浙江仁和县知县,不久升四川按察司副使。他的学术思想师承程、朱理学,著有《

  • 学易记

    ①九卷。元李简撰。李简,《宋元学案》列《伊川续传内》,称字蒙斋,信都(今河北枣强东北)人,不知何据,四库馆臣谓:“简里贯未详。《自序》称己未岁承乏倅泰安,己未为延祐六年,盖仁宗时也”。此大误。李简《序

  • 尚书解诗经

    一卷。清范士增撰。是卷以《尚书》成句解《诗经》。如以“弗慎厥德虽悔可追”解“氓之蚩蚩”全旨,以“时谓淫风”解《采唐》全旨及《溱洧》全旨,以“君子在野,小人在位”解《伐檀》全旨,以“乃心罔不在王室”解《

  • 正论

    见《崔氏政论》。

  • 乐山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龚传黻纂修。龚传黻,曾任乐山县知县。龚氏以名进士由铨曹改官斯土。甫下车,修废举坠,舆论翕然,然其常以县无志为憾。后不久,大府修省志檄各属皆以志往。龚氏遂于公余手纂一编,勤谘博访,不数月

  • 易准

    四卷。清曹庭栋撰。曹庭栋字六吉,嘉善人。此书为图学而作。一卷河图,二卷洛书,三卷大衍图,四卷蓍法。其于河图改中宫十点之旧,于洛书信凤来道士之传。将洛书大衍之说与易沟通起来,更将挂扐揲之法与蓍分开,又都

  • 春秋左传王氏注

    一卷。魏王肃(195-256)撰,清马国翰辑。王肃字子雍,东海郡兰陵(今山东苍山)人,三国时著名学者,王朗子。年十八从宋衷读《太玄》,黄初中为散骑、黄门侍郎。太和三年(229)拜散骑常侍,甘露元年(2

  • 孝经证要

    八卷。清叶向时撰。叶向时字竹庭,零陵(今属湖南)人。《孝经证要》依经立纲,附纲别目,搜罗古人好的言行,分经引证。宋稷辰《躬耻斋文抄》有《孝经证要》跋一篇,称该书“举古今,包小大,合本末,实有以阐之”。

  • 中庸注

    ① 一卷。清惠栋(1697-1758)撰。栋字定宇,号松崖,人称小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栋为惠周惕孙,惠士奇子。著有《周易述》、《易汉学》、《古文尚书考》、《九经古义》等。是书为栋早年所作,

  • 汲古堂帖

    六卷。明董其昌书,为董氏五种自刻帖之一。该帖中有董氏自跋,记述帖名由来及成帖经过。此帖成于崇祯四年(1632),其中所收尽为董氏晚年闲暇时所临仿的晋唐人书迹,书后又系以短评。记述书学妙悟,足以启发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