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帝范

帝范

四卷。唐太宗李世民(599-649)撰。书成于贞观二十二年(649)。为诫子政论之作。《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皆云四卷。晁公武《读书志》仪载六篇。陈振孙《书录解题》曰一卷。此本载《永乐大典》中,共十二篇,首尾完整。是书于南宋时已佚其半,至元乃复得旧本,故明初转有全文。曰:《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十二篇。贾行注和韦公肃注,并佚。注文疑出于元人之手。日本有传本。大抵本文以日本传本为佳,注文以四库馆臣辑本为上,亦互有补充。有《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知不足斋丛书》本。《粤雅堂丛书》三编本据日本传本刊。

猜你喜欢

  • 拙庵集

    九卷。明杜(生卒年不详,约为元末明初)撰。杜字致道。山西壶关人。元末举河东乡试第一,授高平教谕,迁台州学正。洪武中征为四辅官,以老病辞归。此编共诗六卷,杂文三卷,末以诸家赠诗及传略、行状为附录。诗文按

  • 古今濡削选章

    四十卷。明李国祥编。李国祥字休征,江西南昌人。生卒不详。天启中官河南开封府同知。此书选录四六书启,以官制为类。每类之首,载官制考一篇。所选上起六朝,下迄宋、明,而宋、明尤详。李国祥及其弟鼎之作亦附其中

  • 眉山诗案广证

    六卷。清张鉴(1768-1850)撰。张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字春冶,号秋水,嘉庆副榜,官武义县教谕,家贫,靠卖画自给,著述甚丰。眉山诗案即宋代所谓乌台诗案。宋元丰三年(1080)御史何正臣等劾奏

  • 七经读法

    不分卷。清孙乔年(详见《古文尚书证疑》)撰。本书有其子孙仝严附记,称乔年在七经方面均有著述,既释诂又论文,讲明义理,博引群儒,总计数百万字,本书只是其七经卷首读法源流纲领,全书尚待付印。书中《读周易》

  • 诒晋斋摹古帖

    十卷。清成亲王永瑆辑。永瑆生平见《诒晋斋法书》。永瑆自书名为《台晋斋法书》,永瑆所藏墨迹,于嘉庆乙丑年八石,即此帖。成亲王地位崇高,收藏更富,但此帖所刻书迹自晋至明仅二十余种,其鉴别之精远出于同时刻帖

  • 马经通玄方论

    见《司牧马经痊骥通元论》。

  • 七星诗文存

    十二卷。明刘鸿(约1490前后在世)撰。刘鸿,字云表,因居七星岩,又自号七星居士,泰和(今江西泰和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成化十三年(1477)举人,后屡上公车不第,遂自放游山水之间,以终。著有《七星诗

  • 洨滨集

    十卷。《附录》二卷。明蔡叆(约1543前后在世)撰。蔡叆生平详见《洨滨语录》条。是集为蔡叆诗文集。为其门人李登云所编。凡十卷。文六卷,诗四卷。铭赞之类附于诗末。附录二卷,则为其友人赠答与门人称颂之作,

  • 典籍便览

    八卷。明范泓(生卒年不详)撰。范泓字本涵,婺源(今属安徽)人。书前题新安员一隐士。其书分天象、月令、地势、经世、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人类、物类十部。每部又各分子目。所采辑故实,较为繁杂。

  • 宋东莞遗民录

    二卷。清末陈伯陶撰。伯陶字象华,号子励,自号九龙真逸。广东东莞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官至江宁提学使,谥文良。明代袁昌祚有《东莞宋人遗民录》,已佚,仅存序。伯陶考证诸志乘及他书,共得二十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