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卷。别录四卷。明季本(1485-1563)撰。季本字明德,号彭山,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长沙府知府。该书以“四同”为名,大概是因为朱熹《本义》首列九图,说有天地自然之
十六卷。《拾遗》三卷。清高珩(1611-1696)撰。高珩,字葱佩,号念东,晚号紫霞道人。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选为庶吉士。入清,授检讨,官至刑部侍郎。高珩聪颖多才,诗思敏
①十八卷,明曾储修,童承叙纂。曾储,广东南海人,贡生,官沔阳知州。童承叙,字士畴,本县人,进士,官至左春坊左庶子兼侍读。沔阳志创修于明景泰间训导胡经始,其时知州姜琯作《景陵志》,采录沔阳事。胡经始志嫌
一名《尚论篇》一卷。明王达(详见《笔畴》条)撰。此书取古人可为师法者共五十二事,采用前列旧文,后系以评论的体例,汇成一编,共一卷。但内容较为肤浅,无甚意义,较其撰《笔畴》为之下矣。有明刊本。
十卷。明魏骥(1373-1471)撰。魏骥,字仲房,号南斋,萧山(今属浙江)人。明永乐三年(1405)举人,以进士副榜授松江训导,召参与修《永乐大典》,后擢太常寺卿。明正统中迁吏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吏部
七卷。清吴淇(生卒年不详)撰。吴淇,清初人,康熙间曾官广西浔州推官,《雨蕉斋诗选》系作者自行编订,分体为卷,收五、七古,五、七律,五、七绝各若干,五言排律六首。吴诗凡三刻,初刻为居家时所作,次刻为谒选
十二卷。朝鲜丁若镛撰。若镛有《易学绪言》凡十三卷,其生平事迹见该条。此《乐书孤存》收于其《与犹堂集》中,即第106卷至117卷。据其自序,知此书系作者居于茶山时口传,门人李笔受之。该书就声律之制作、异
十卷。明刘凤(生卒年不详)撰。刘凤著有《续吴中先贤赞》。本书分八类,即元览、稽度、地员、兵谋、藻览、原化、问水、词令。刘凤为文,好刺取隐僻以为奇。故此书皆摘录古书字句以备剽剟。或注出典,或不注出典,亦
此卷首尾均已残缺。无著撰人姓名。所存只一百九十五行。残卷起首就是韩信报答漂母的事,似乎应为报恩篇。之后是廉俭篇。接着是孝友篇。所引古书如《史记》、《汉书》等。皆不依照原文、对其中的事实也多加修饰。所引
不分卷。清黄奭辑。共七十三则。其中取自《开元占经》者五十五则、《太平御览》者四则、《初学记》者六则、《水经注》者一则、《艺文类聚》者二则、《文选注》者二则、《南齐书·天文志》者一则,《路史》者二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