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开方说

开方说

三卷。清李锐(1768-1817)撰,黎应南补。李锐字尚之,号四香,江苏元和(苏州)人。他早年习《算法统宗》,便心通其义,遂为九章八线之学。嘉庆初获读秦九韶、李冶诸书,略加校勘注释。先为浙江学政、巡抚阮元之幕府,参与纂修《畴人传》四十六卷;后为扬州知府张敦仁幕宾,为之算校《缉古算经细草》、《求一算术》、《开方补记》、《通论》诸书。常与焦循、汪莱切磋算书而被称为“谈天三友”。清罗士琳《续畴人传·李锐传》称:“尚之在嘉庆年间,与汪君孝婴(莱)、焦君里堂(循)齐名,……惟尚之兼二子之长,不执不平,于实事中匪特求是,尤复求精,此所以较胜于二子也。”李锐著算书有:《勾股算术细草》一卷(1806),《弧矢算术细草》一卷,《测圆海镜细草》十二卷,《方程新术草》一卷,《开方说》三卷。《开方说》下卷未成咯血而终,其徒黎应南续成之。《开方说》为李锐研究方程论的精心杰作,是在汪莱《衡斋算学》第五册、第七册基础上完成的。其卷上论述在有理数范围内方程正根的个数与各项系数符号变化次数之间的关系。李锐称正根为“可开”,无正根为“不可开”:“凡上负、下正可开一数”即系数变号一次有一正根。“上负、中正、下负可开二数”,“上负、次正、次负、下正可开三数或一数”,“上负、次正、次负、次正、下负可开四数或二数”。“其二数不可开是为无数。凡无数必两,无无一数者”。李锐这一研究结果与笛卡尔符号规则是相同的。卷上的其他部分较详尽地论述了解数字高次方程的增乘开方法。卷上李锐还举了大量的例子说明系数的变号与正根个数的关系。《开方说》下两卷将讨论的范围从有理数扩大到了实数。卷中一开头便说:“凡商数为正,今令之为负”,李锐在此打破了不承认方程负根的局限性,从而得出“凡平方皆可开二数,立方皆可开三数或一数,三乘方皆可开四数或二数”,无实根则不予讨论。在卷中他还特别注意到:“凡平方二数,以平方开一数,其一数可以除代开之。立方三数,以立方开一数,其二数可以平方代开一数,除代开一数。三乘方四数,以三乘方开一数,其三数可以立方代开一数,平方代开一数,除代开一数。”即解数字高次方程已得一实根后,原方程可降低一次,它的下一个实根可在新方程求得。在卷下补充了很多命题,在中算史上首次提出了方程有负根和重根问题,从而使方程论形成了一门比较完整的学科。关于正负根叙述如下:“凡开方有正商、负商者,以其实、方、廉、隅之正负隔一位易之,如法开之,则所得正商变为负商,负商变为正商。”重根的叙述是:“凡可开二数以上而各数俱等者,非无数也,以代开法入之可知。”并给出了有负根或无实根的二次方程例子。李锐《开方说》突破了古训之束缚,明确提出了方程的负根及重根问题,在中算方程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正确思想曾受到一些人怀疑,骆腾凤《开方释例》(1815)、顾观光《算剩余稿·开方余议》(1854)中提出了驳议,当然是不能成立的。《开方说》后收入《李氏遗书》中,其版本有:《知不足斋丛书》本、《白芙堂算学丛书》本,《古今算学丛书》本;《李氏遗书》曾在1823年、1889年、1890年三次重刊。

猜你喜欢

  • 道腴堂诗集

    四卷。清曹煜曾(约1710年前后在世)撰。煜曾号麓蒿。上海人。康熙末贡生,与其弟炳曾、煐曾齐名。本集是其孙锡室所编,《石仓世纂》之第一种,计收诗一百五十五首。煜曾为云间董俞弟子,所以他的诗声律格调颇有

  • 衡州府志

    三十三卷,首一卷。清饶佺修,旷敏本纂。饶佺,丰城人,曾任衡州府知府。旷敏本,曾任翰林院庶吉士。《衡州府志》乾隆二十八年(1763)修本,共三十三卷首一卷。分为三十类目。依次为星野、沿革、舆图、形势、疆

  • 大衍一说

    一卷。清茹敦和撰。此书与《大衍守传》一样,取圣人作易及天数五、地数五、参伍以变大衍之数,节而释之。作者以大衍为揲蓍求卦之法。易无数,而蓍有数,蓍之数即天地之数,五十五数之图本郑康成,四十五数之图即由此

  • 对雨楼丛书

    五种,三十五卷。清缪荃孙(详见《云自在龛丛书》)编。此丛书影印古籍旧刻,多有价值。如宋黄休复《茅亭客话》十卷,记西蜀之事,曾刊于《津逮秘书》中,也有旧本流传。士礼居藏有三本,一为宋刊本,一为旧钱罄室家

  • 礼记卢氏注

    一卷。汉卢植撰,清马国翰辑。此书中如《檀弓》子游趋而就客位注,应当附属后文夫入门右下,《月令》止狱讼注,乃趣刑狱毋留有罪注。《文王世子》小乐正学于大胥赞之注、胥鼓南注,应当并入《王制》。《玉藻》于大夫

  • 明熹哲皇帝实录

    八十四卷。明温体仁(1573-1638)等修。体仁字长卿,号园峤,浙江乌程(今湖州)人。万历进士,授编修。崇祯朝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书起泰昌元年(1620)九月,迄天启七年(1627)七月。崇祯元

  • 乙卯札记

    一卷。清章学诚撰。此书是章学诚五十人岁时写成,时值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年),札记题名“乙卯”,意思是以乙卯年为断限,所记内容均在乙卯年之前。本书体例与作者所著《信摭》一书略同,即以记载经史百家的文

  • 枢垣题名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也未写明编撰年月。但从内容来看,本书似撰写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以后。全书的断限是:自光绪二年至二十一年十月,备列了这一时期所有军机大臣及军机章京的题名。卷首录有光绪十年三月礼

  • 陶靖节年谱

    ①一卷。宋吴仁杰撰。仁杰字斗南,洛阳人。淳熙进士,历罗田令、国子学。录有《古周易》、《洪范辨图》、《汉书刊误补遗》等书。此谱考证多有精当之处。如陶诗《示庞主簿邓冶中》中“始室丧其偏”句,据《礼》“三十

  • 孔子世家后编

    一卷。清张承燮撰。承燮清末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此书以《史记》为主,参以《孔子家语》、《孔丛子》、《世本》诸书,分年编次则参酌胡仔《孔子编年》、江永《孔子年谱》,于《史记》及诸家异说,颇有订正。此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