彖传论彖象论
各一卷。清庄存与撰。存与字方耕,江苏武进人,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左侍郎、乐部大臣、南书房上书房行走。此书彖传论一卷,彖象论一卷,并附彖象传系辞传论二卷、八卦观象解一卷及卦气解一卷。全书综论彖传彖象系辞传之大义,八卦观象解则考二仪运行,以发明垂象吉凶之大义,贯通群经而不囿于一家之说。其卦气解一卷李兆洛始为之校刊,以宋景昌习天官家言,使述其略例跋之。今存《味经斋遗书》本。
各一卷。清庄存与撰。存与字方耕,江苏武进人,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左侍郎、乐部大臣、南书房上书房行走。此书彖传论一卷,彖象论一卷,并附彖象传系辞传论二卷、八卦观象解一卷及卦气解一卷。全书综论彖传彖象系辞传之大义,八卦观象解则考二仪运行,以发明垂象吉凶之大义,贯通群经而不囿于一家之说。其卦气解一卷李兆洛始为之校刊,以宋景昌习天官家言,使述其略例跋之。今存《味经斋遗书》本。
十三卷。清彭维新撰。彭维新,字石原,号余山,湖南茶陵人。生卒年未详。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协办大学士兵部尚书,因事免。茶陵自明李东阳以文章相业蔚为一代主盟,数百年来
十卷。唐韦应物(737-792)撰。韦应物,人称韦苏州,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诗人,官至左司郎中。为官刚直为政,做地方官颇有政绩。为洛阳丞时,在两军骑士倚中贵人之势,骄横害民,韦应物绳之以法,以致
一卷。清陶鸿庆撰。是书为读诸子札记之第十四种。《学行》篇,“以其所葬”,以五臣注本作“其所以葬”。《重黎》篇,“者”读为“诸”,“也”读为“邪”,谊皆精,即《孝至》篇,“宗夷猾夏”,从《广雅释诂》“宗
二卷。英国田大里(详见《声学》)撰。比利时金楷理(生卒年不详)口译,赵元益(详见《数学理》)笔述。金楷理,耶稣会传教士,上海江南制造局设翻译馆后,曾延请他到馆翻译西方著作,后为上海道置通事。赵元益,光
二卷。清李调元(1734-1802)撰。调元字羹堂,号雨村,又号赞庵。绵州(今四川省北部)人。乾隆进士,又改为翰林院庶吉士,学习期满后被任命为吏部主事。乾降三十九年(1774)充任广东乡试副考官,不久
五十四卷。宋刘敞(1019-1068)撰。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县)人。庆历六年(1047)进士,通判蔡州。历右正言、知制诰。曾奉使契丹,知扬州、郓州、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改集贤院学士
一卷。马衡撰。马衡(1881-1955),金石学家、考古学家。字叔平,浙江鄞县人。1922年任北京大学考古研究室主任,1925年以后任故宫博物馆副馆长、馆长。1952年任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马
四卷。清叶燮(详见《江南星野辨》)撰。是书为论诗之语。分内篇外篇,又各分上下。其内篇为诗歌理论,论述了“数千年诗之正变、盛衰之所以然”。其上卷注源流正变,即诗之历史变迁,以为“源流、本末、正变、盛衰,
一卷。明叶翼编。叶翼,浙江宁波人。生平始终不详。其祖恒,字敬常。元天历间为余姚判官,筑堤捍海,民赖以得其利。至正末,诏封仁功侯,立庙祀之。其子晋,为南台掾,曾经辑当时名人序记诗文为一集,未及刊而毁于火
二卷。清钱嘉福(详见《清秘述闻续》)撰。作者曾据《清秘述闻》体例编成《清秘述闻续》一书。后因宗室乡会试题目及首名,以及奉天府府丞例兼学政事,为《清秘述闻》所未载,故合王家相(详见《清秘述闻续》)等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