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怀堂家礼订疑

怀堂家礼订疑

十卷。清周植撰。生卒年不详。植字商侯,号湘园,广东遂溪(今海南省雷州半岛北部)人。嘉庆丁丑(1817年)进士,出知江西吉水,权新淦兴国等掾,政绩显著。后来,因为违背大吏旨意,辞官回家,筑室命名为“怀堂”。又曾经主讲徐闻贵生书院。著有《五经注解》一卷和《四子书注解》五卷,但是,以上两书都没有刊刻。此书是其族裔所刻。其书择取《仪礼》、《戴记》及《朱子家礼》之可疑之处,略参意见,至于世俗所行有违背礼义之处,也作了订证。此书共分十卷。凡是礼之通共不可专属一礼者,录为《通礼》放在前面,其次则分别叙述冠、昏、丧、祭四礼。对《丧礼》的考证为最详,占全书十分之六。每一礼又分若干子目,纲目清楚。首先引用诸书,其次加上按语,综博精深,并非浅尝轻试者可与之相比。例如,《通礼》生日为寿,植认为儿周试晬,是父母为子所设,儿未长成事在父母,用以记住自己生育之艰,子壮亲老则生日馔食,子报答父母劳苦之德。此礼之所许,其说与颜之推、真德秀、唐太宗、明太宗所言之义初无二致。九拜之说,先儒曾经对其做过论述,然而,见于经传者只有稽首顿首,周植怀疑为《周礼》之文之非,其驳议古籍本来不能视作定论,然而,如果真有其礼,那么,《易》、《书》、《诗》及汉人记礼之书历朝所行之礼不可能不对其加以考证,也未尝不可供谈礼者之研究。全书有很多发明之处。可见,周植对此做过精深钻研,因而才能为古人拾遗补阙。又昔人对于《朱子家礼》之真假,聚讼不一,黄干、黄莹、陈淳和杨复,或为朱子婿,或为其门人,俱有言谈及《家礼》一书,而武林应扐谦作《家礼辨》,则引用《家礼》后序,认为非文公所编,并且认为文公集有与门人谈及《家礼》,为门人编入以为张本,邱浚复对其进行反驳,周植则认为扐谦所疑也有可取之处,因为其中制度仪节与礼不尽相合,而且与朱子行迳相违背,其言衰与朱子所行相异,言祔与朱子与学者书相异,这都是作伪的有力明证。植云或为他手阑入者,即为此。如是邱浚认为其书全为朱子所订,固有可疑之处,而祔谦以为非文公所编,也并非事实,大概纯驳有间,植言正确。此书有民国间铅印本。

猜你喜欢

  • 明疏议辑略

    三十七卷。张瀚撰。张瀚(1511-1593),明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子文,号元洲。嘉靖进士。由南京工部主事,出知庐州府、大名府。历陕西左布政使、刑部右侍郎、兵部侍郎。隆庆时总督两广军务,改抚陕西、

  • 全州志

    十二卷。首末各一卷,清黄德星纂修,李宏湑续修。黄德星,字聚东,广东陆丰人。雍正二年(1724)举人,乾隆二十(1755)年至二十二(1757)年任全州知州。李宏湑,江苏甘泉(今江苏江都)人,贡生。乾隆

  • 闻钟集

    无卷数。清劳大与(生卒年不详)撰。劳大与字宜斋,浙江石门人。顺治举人,官至永嘉教谕。著有《瓯江逸志》一卷。《闻钟集》是载辑前人格言懿行,分五集,每集前有自序,后附有子作的跋。书末附《儒门功过格》、《尝

  • 右编补

    十卷。明姚文蔚编。姚文蔚字养谷,钱塘人。万历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少卿,有《周易注会通》、《省括篇》。唐顺之编《右编》书未完,由刘日宁补而辑之但多有缺略。姚文蔚即取永乐中所修名臣奏议,拾其所遗,仍从奏议

  • 魏郑公谏录

    五卷。唐王方庆(?-702)撰。王方庆名綝,以字行。咸阳(今属陕西)人。武后时官至凤阁侍郎平章事,终于太子左庶子,封石泉公,谥号贞。平生著述颇丰,除本书外,还著有《南宫故事》、《尚书考功簿》、《谏林》

  • 书集传音释

    六卷。元邹季友撰。邹季友字晋昭,江西鄱阳人,生卒年不详。本书对于南宋蔡沈的《书集传》有匡正疏证之功,明正统年间曾刊行。卷首附有书图、说书纲领、书序,内容较为完备。明代洪武年间,刘三吾等修《书传会选》主

  • 逸经

    一卷。清吕调阳述。吕调阳,生平事迹、号、籍贯及生卒年不详。这本书收录了《周书》大匡解、皇门解、周祝解、王佩解、作铭解、王会解、文王官人解、谥法解、芮良夫解,凡十篇。录《大戴礼记》夏小正、诸侯衅庙、公冠

  • 八白易传

    十六卷。明叶山(生卒年不详)撰。山字八白,籍贯不详。朱彝尊《经义考》引张云章之言曰:八白本末无所考见,详其自序,当是一老诸生。是书屡易其稿,自序凡四。据其自序所言,此书始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终

  • 测候丛谈

    四卷。美国金楷理口译,华蘅芳笔述。测量学须用演绎、归纳二法。一为已知其大端而推验其变数,一为细测其琐屑之故,按其年月日时逐一记之,历久而知其定理。是书用此二法,考究气象变化诸端。凡四卷。第一卷论空气中

  • 重言

    二曰:人主之言,不可不慎。高宗,天子也,即位谅闇,三年不言。卿大夫恐惧,患之。高宗乃言曰:“以余一人正四方,余唯恐言之不类也,兹故不言。”古之天子,其重言如此,故言无遗者。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