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惠子

惠子

一卷。周惠施(约前370-310)撰。施、战国时宋人,仕魏,相梁惠王。惠又作慧,惠施亦称惠公、惠子。据郑樵《氏族略》记载:“惠氏,姬姓,周惠王支孙,以谥为氏也。”施相惠王,《战国策·魏策》于惠、襄、哀三王中皆记其事,可知哀王时施尚在人世。惠施的主要思想,是“合同异”。他认为“大同而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具体事物之间的同异是“小同异”,而天下之物谓其相同则皆有相同之处,谓其相异则皆有相异之处,这是“大同异”,从而否定了“同”、“异”概念的确定性。他提出的“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因而,《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名家,云《惠子》一篇。《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并未著录该书,可知原书佚失很久。清人马国翰从群书中广征博引,辑得十七节,以玉函山房辑佚书本刊行。国翰所辑,错误很多。如在序中云惠子为魏人,而高诱《吕氏春秋·淫辞篇》明云宋人,国翰误。他以《庄子·天下篇》“惠施历物之意”一句,即题《历物篇》,尤为无据。此外,《惠子》的版本还有“明归有光辑评《诸子汇函》本;惠施诡辩新解一卷,民国时胡怀深撰,《朴学斋丛书》本等。

猜你喜欢

  • 事物考辩

    六十二卷。清周象明(详见《七经同异》)撰。是编自六经诸史至昆虫植物,从经传注疏到子史百家广博采辑,共四十六类,间或在各条之后附以自己的论点。此书多出象明之手,文旁加注,涂涂抹抹,改定甚精,可见其用力颇

  • 青箱堂文集

    十二卷。《诗集》三十三卷。清王崇简(1602-1678)撰。王崇简,字敬哉。直隶宛平(今属北京)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明灭亡后,携家人南游江浙。顺治三年(1646)出仕,官至礼部尚书,后因

  • 观堂丙辰以后诗

    一卷。王国维(1877-1927)撰。丙辰为民国五年(1926)。此诗集为王国维自日本归国以后所作,收诗四十七首,大多应酬之作。如《题赵千里雪麓早行图》有句“一种高华严冷意,百年嫡嗣在吴兴。”又如《题

  • 六书正义

    十二卷。明吴元满(生卒年不详)撰。元满字敬甫,歙县(今属安徽)人,万历中(1573-1619)布衣。专注于字学,著有《六书正义》、《六书总要》、《六书溯原直音》、《谐声指南》等。此书略仿《六书故》,分

  • 周官指掌

    五卷。清庄有可(1744-1822)撰。有可又名献可,字大久,江苏武进县人,诸生。《清史稿》有传。此书书前有左辅序,其次为庄有可自序。第一卷自天下十畿里数至工府贾肆列市,凡三十目,重在地田;第二卷,自

  • 毛诗说

    ① 四卷。清庄存与(1719-1788)撰。存与字方耕,号养怡,乾隆十年(1745)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礼部侍郎。生平通六经、律吕之学,为清代今文经学之开创者,常州学派之始祖。其学《易》尊朱熹,治

  • 孝经述

    ① 一卷。清贺长龄(详见《孝经辑注》)辑注。傅寿彤述。傅寿彤字青余,贵州贵筑(今贵州贵阳)人,官河南道员,系贺长龄门下士。是书章段依明代黄道周更定本。贺长龄巡抚贵州时得黄道周定本为之辑注,刊版行世。傅

  • 识字略

    三卷。清宋宗元撰。宗元字悫庭,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分十部隶字,凡一字数音者,皆就其读音之异而诠释其义。宗元此书盖在辨正文字之音义,书中所辑之字,以兼韵字为主,随韵注明某字某韵某义,并引经史注释为证。

  • 崔清献全录

    十卷。明崔子璲编。崔子璲,广州增城(今属广东)人,生卒及事迹均不详。子璲五世祖崔与之,字正子,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右丞相,卒谥清献。崔与之一生著述甚多,但大都佚于战火之中,至

  • 春秋家说

    三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稗疏》)撰。据作者自序,其父王朝聘(1568-1647,明万历乙卯、天启辛酉两中副榜)研治《春秋》多年,甚有心得,然老病侵寻,未及著书而殁;此书即取材于朝聘之说,故以“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