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敬斋古今黈

敬斋古今黈

八卷。金末元初李冶(1192-1279)撰。李冶字仁卿,号敬斋,真定栾城(今属河北)人。生平事迹详见《测圆海镜》。此书原分四十卷,后散佚,今传本仅八卷,分经、史、子、集四类,每类各二卷。《汉书·东方朔传》有“黈纩充耳,所以塞聪”之语,颜师古注曰:“示不外听”。李冶专精覃思,穿穴古今,以成是书,特取“不外听”之意,以定书名。是书专为考订经、史、子、集而作,遇有疑义,一一详辨,以考证佐其议论,词锋骏利,博辨不穷。其说经,自汉唐以来诸儒传疏,以至两宋程、朱绪论,皆折衷会通,无所偏主。其论史及论子书,于司马迁、班固、范晔、司马彪、令狐德棻、欧阳修等史学家记录之非,杨倞、李轨、宋咸、成元英、王砅等注释之误,无不剖别纠正。其评诗文,于训诂之异同、体制之正变,抉摘亦极为精审。书中说毛诗》草虫阜螽一条云:“师说相承,五经大抵如此,学者只可以意求之,胶者不卓,不胶则卓矣。”是其著书之大旨。所考,可取之处颇多,如,辨《史记》微子面缚,左牵羊,右把茅,乃其从者牵之把之,司马迁所记不谬,孔颖达书《正义》所驳为非;辨郑语收经入行姟极,谓经即京,姟即垓,韦昭不当注经为常;辨《论语》五十以学易,谓《论语》为未学易时语,《史记》所载,则作十翼后语,不必改五十字作卒;辨《孟子》龙断,即《列子》所谓冀之南、汉之北无陇断焉;辨《史记》自叙,瓯、骆相攻,谓当为闽、越相攻;辨张耒书邹阳传后,谓韩安国实两见长公主,《汉书》不误,而张耒误;辨《汉书》卫青传三千一十七级,谓级字蒙上斩字,颜师古误蒙上捕字,遂以活捉俘虏为级;辨《魏志》穿方负土,谓即《算经》之立方定率;辨《吴志》孙权告天文,谓不当呼上帝为尔;辨《资治通鉴》握槊不辍,谓胡三省误以长行局为长矛;辨古者私家及官衙皆可称朝,引《后汉书》刘宠、成瑨及《左传》伯有事为证;辨佝偻文人承蜩所以供食,引《内则》郑元注、《荀子》杨倞注为证;辨《吴都赋》子长啸当是常笑,引《山海经》为证,等等,皆具有根据。所引《战国策》蔡圣侯因是已君王之事,“因是已”二已字,今本并作以,证以李善注阮籍《咏怀诗》所引,实作已字。足以考订古今本同异。又如,《大学》絜矩,今本章句作絜度,李冶所见本则作絜围束;苏轼《赤壁赋》,今本作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李冶所见本则作共食,而驳一本作共乐之非,等等,足以广闻见。书中又谓蚩尤之名,取义于蚩蚩之尤;谓《内则》一篇卑鄙烦猥,大类世所传食纂;谓《中庸》素隐行怪乃素餐之素;谓孟子兄戴盖为一句,禄万钟为一句,戴盖即乘轩之义。《四库全书总目》谓这几处议论“不免于好为僻论,横生别解。”其实,作为一家之言,不必苛责。书中亦有偶尔失考处,如,淳化阁帖汉章帝书千字文,米芾书史、黄伯思法帖刊误,秦观淮海集俱以为伪帖,而李冶据以驳千字文非周兴嗣作;《太平广记》载徐浦盐官李伯禽戏侮庙神,其事在贞元中,具有年月,而李冶即以为李白之子李伯禽,疏于考证。综观全书,不失为考据精审之作,在宋元笔记小说中,其典核可比孙弈、王观国,博赡可比洪迈、王应麟,有元一代未有能超过者,足资治经、史、文化者参考。原本四十卷,后散佚,见于《永乐大典》者不及十分之四五。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抄出,重新编为八卷。清人陆心源又辑有《敬斋古今黈拾遗》,可资参考。今传本尚有《武英殿聚珍版书》、《海山仙馆丛书》、《畿辅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藕香零拾》本作《敬斋古今黈》十二卷、《逸文》二卷、《附录》一卷。

猜你喜欢

  • 臣轨

    二卷,武则天撰。武则天(约624-705),名曌,并州文水(今属山西省)人。唐高宗去世之后,武则天以皇太后临朝执政,废中宗为庐陵王,居睿宗于别殿,不得预闻。又改东都为神都,改诸司官号,立武氏宗庙。徐敬

  • 陈梧冈集

    九卷。明陈尧(约1549年前后在世)撰。陈尧,字敬甫,号梧冈,通州(今北京通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陈尧少敏慧记,日记千余言。工于文,朴直不支。著有《与史衡八书

  • 敬修堂诗集

    不分卷。明查继佐(1601-1677)著。查继佐,字伊璜,一字敬脩,号兴斋,自号东山钓叟。崇祯六年(16533)举人,官至职方主事。入清后,更名省,或隐姓名为左尹。其尤工书画。曾因参校庄氏《明史》,被

  • 论篆

    一卷。唐李阳冰撰。李阳冰字少温,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乾元时为缙云县令,官至将作监。工篆书,得法于秦《绎山刻石》,变化开合,自成风格,后世学篆者多崇之。此论历举李斯、王次仲、师宣官、邯郸淳、曹喜、梁鹄

  • 皇朝武功纪盛

    四卷。清赵翼(1727-1814)撰。赵翼,字耘松,一字云崧,号殴北,别名三半老人。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人。史学家、诗人。年二十四中举,授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乾隆进士,除翰林院编修,预撰《通鉴辑览

  • 来益堂帖

    四卷。清叶长芷(生卒年不详)刻。叶长芷,字兰葊,生平里贯不详。此帖摹勒于康熙时代,卷首有“来益堂帖”四个篆字。共有四卷,其第一卷为钟繇的《荐季直表》、《宣示表》、《戎路表》、《力命表》,以及王羲之的《

  • 四明丛书

    八集,一百六十七种。民国张寿镛(1876-1945)编。张寿镛,字伯颂,一字咏霓,号约园。浙江鄞县人。光绪年间举人。辛亥革命后历任浙江、湖北、江苏、山东财政厅长,后任上海中央银行副行长、政务次长及光华

  • 易经困学录

    四卷。清杨嘉撰。杨嘉字曦斋,安徽桐城诸生。据此书作者自序:“课蒙之余,闲取周易本义读之,玩索反复,至再至三,窃叹紫阳夫子纂辑之精,措辞之简,抉理之绌,穷变之广。诚非浅学都识所能窥其藩蓠之万一”。故此书

  • 十三经读本

    唐文治编。《十三经读本》所选诸家经注,主要采纳汉代、宋代经学家注本,供读者阅读参考之用。如《尚书读本》以清代孙星衍的补订本为蓝本,而孙星衍又是在宋王应麟撰集的基础上进行衍展的,其中保留了汉代马融、郑玄

  • 穀梁申义

    一卷。清王闿运(详见《周易说》)撰。王闿运是清末著名的今文学者。他认为历代研究《穀梁传》的人很多,著作也不少,但能切中其义旨的为数不多。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虽然引证广博,在保存汉晋旧说方面有一定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