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苑英华

文苑英华

一千卷。宋李昉(925-996)、扈蒙、徐铉、宋白等编。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今属河北)人。五代后汉乾祐进士,历仕后汉、后周两朝。入宋,累官右仆射、中书侍郎平章事。有文集五十卷,已失传。曾参加编撰《旧五代史》,并主编《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上三书与《册府元龟》合称宋代“四大类书”,在保存古代文献方面颇有贡献。此书系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奉敕编。之后又命苏易简、王祐等参修,至雍熙四年(987)书成。梁昭明太子撰《文选》三十卷,迄于梁初。此书所录,则起于梁末,盖即以上续《文选》。其分类编辑,体例亦略相同,而门目更为繁碎。则后来文体日增,非旧目所能括。周必大《平园集》有此书跋,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今闽、蜀已刊。惟《文苑英华》士大夫间绝无而仅有。盖所集止唐文章,如南北朝间存一二,是时印本绝少,虽韩、柳、元、白之文尚未甚传。其他如陈子昂、张说、张九龄、李翱诸名士文籍,世尤罕见。故修书官于柳宗元、白居易、权得舆、李商隐、顾云、罗隐或全卷收入。当真宗时,姚铉铨择十一,号《唐文粹》。由简故精,所以盛行。清时唐文摹印漫多,不假英华而传,其不行于世则宜。盖六朝及唐代文集,南宋初存者尚多,故周必大之言如是。迄清四五百年,唐代诗集,已渐减于旧。文集则《宋志》所著录者殆十不存一。即如李商隐《樊南甲乙集》,久已散佚。至清所存,乃全自此书录出。又如《张说集》,虽有传本,而以此书所载互校,尚遗漏杂文六十一篇。则考唐文者,惟赖此书之存,实为著作之渊海。与南宋之初,其事迥异。书在当时,已多讹脱。故方崧卿作《韩集举正》,朱子作《韩文考异》,均无一字之引证。彭叔夏尝作《辨证》十卷,以纠其舛漏重复。然如刘孝威《绍古词》,一收于二百三卷,一收于二百五卷,而字句大同小异者,彭叔夏尚未及尽究。此本为明万历所刊,校正颇详,在活字版《太平御览》之上。而卷帙浩繁,仍多疏漏。故参核诸书,各为厘正。其无别本可证者,则姑仍其旧。本书保存了大量诗文,为以后《古诗纪》、《全唐诗》、《全唐文》等重要总集所取材。有明万历刻本。南宋彭叔夏考订书中的舛误重复,成《文苑英华辨证》十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广东翻刻《武英殿聚珍版书》本,附清劳格所撰《辨证拾遗》。1966年,中华书局刊用商务影缩旧版,附彭叔夏《文苑英华辨证》十卷,《作者姓名索引》。

猜你喜欢

  • 万历等年乡试录

    附崇祯十二年(1639年)陕西乡试录。编者不详。明代以省为单位大都有登科录乡试册,一般记有考试官人数、同考试官人数、中式举人姓名人数等。此书主要汇集了万历年间的部分乡试录。现存有明刻本。

  • 广林

    一卷。晋虞喜撰。其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清马国翰辑。《隋书·经籍志》载,梁有《广林》二十四卷,《后林》十卷,失传。《旧唐书·经籍志》,《后林》、《新书》皆谓十卷,不载《广林》。而杜佑《通典》,引《广林》

  • 陶庐杂录

    六卷。也称《陶庐杂咏》。清法式善(1753-1813)撰。法式善字开文,号时帆,人称梧门先生。原名远昌,乾隆帝为改此名。乾隆进士,官翰林,主持坛坫,垂三十年。后散馆授检讨,官至侍读学士。曾任四库馆提调

  • 益智录

    二十卷。清孙承泽(详见《尚书集解》)撰。本书记录自周迄明圣贤名人言行,叙事之后附以论断。其中明人居三分之一。孙承泽出于东林党人门下,故本书所记明万历至天启间诸人传尤详。其间不免有门户之见。有清康熙刻本

  • 后画品录

    见《续画品》。

  • 忠宣文集

    二十卷。《奏议》二卷。《遗文》一卷。《附录》一卷。《补编》一卷。宋范纯仁(1027-1101)撰。范纯仁,字尧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仲淹之子。天资警悟,八岁能讲所授书。皇祐元年(1049)进

  • 经冶堂解义

    二卷。清郭坛(生卒年不详)撰。郭坛字岱封,山东潍县(今潍坊市)人。乾隆乙卯优贡,考授主簿。素怀淡泊,不营仕进。郭坛为学不同世俗,举凡典章、名物、地理、氏族、律吕、文字、训诂之学,无不研究。每治一经,既

  • 孟子外书

    ① 四卷。附一卷。汉赵岐的《孟子注》题辞中说,孟轲自撰法度之言,著书七篇,与《史记》同。又有外书四篇:《性善辨》、《文说》、《孝经》、《为政》。而《艺文志》则说,《孟子》十一篇,并为外书。旧本有四家注

  • 大事记讲义

    二十三卷。宋吕中撰。吕中字时可,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淳祐中进士。迁国子监丞,兼崇政殿说书。奏乞晚轮二员说书。夜轮讲官直宿以备顾问。徙汀州。著有《演易十图》《治迹要略》等。此书详叙北宋九朝事迹,而推

  • 山阴县志

    ①三十八卷。清高登先修,沈鳞趾、单国骥纂。高登先康熙初年任山阴县知县。此志为康熙十年(1671)刻本。全书三十八卷,分为:卷一疆域志,卷二城池志,卷三署廨志,卷四至卷五山川志,卷六古迹志,卷七物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