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学象数论

易学象数论

六卷。清黄宗羲(1610-1695)撰。宗羲字太冲,号黎洲,浙江余姚人。明御史黄尊素之子。康熙初年,荐修《明史》,以年老多病辞。此书自序云:《易》广大无所不备,从九流百家借鉴精义以推行其说,而《易》之本义反而晦暗不明,世儒过于把象数视为绝学,故反为其所蒙蔽。今对其一一疏通,知其于《易》之根本毫无牵涉,而后反求程传,亦能廓清之一端。又说王辅嗣注简明得当,而且没有浮泛之义,对朱子添入康节先天之学成为一大障碍不满。《周易》传至京房、焦延寿而流为方术,到陈抟又误入歧途流入道家,学者丧失了《周易》的初旨,越推衍越增加交错混杂之说。黄宗羲不满其末派之支离,首先纠正其本原之依托。前三卷论河图洛书先天、方位、纳甲纳音、月建、卦气、卦变、互卦、筮法、占法,又附加所著的原象,为内篇,均为象。后三卷论太玄、乾凿度、元包、潜虚、洞极、洪范数、皇极数、以及大壬、太乙、遁甲,为外篇,均为数。大旨谈圣人用象示人,有八卦之象,六爻之象,象形之象,爻位之象,反对之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十象具备而诸象穷尽。后儒所造伪象,乃是纳甲、动爻、卦变、先天,四者错杂而使七者晦暗。因此此书崇七象而排斥四象,并且七者之中又必须求其合于古,以辨析象学之讹。又如遁甲、太乙、六壬三书,世人谓之三式。均主九宫,以参详人事。此书以郑康成的太乙行九宫法证太乙,以《吴越春秋》的占法、《国语》泠州鸠之对证六壬,而说后世均失其传,以考订数学的失误。其持论皆有所依据。因黄宗羲究以象数,所以能够一一洞晓其始末,因而尽得其瑕疵。不是那些据理空谈,不中窥要者所能比。惟本宋代薛季宣之说,以河图为后世图经、洛书为后世地志,因而把河图命为当今的黄册,则未免偏执太过。然而其宏纲巨目,辨论精当详细,与胡谓《易图明辨》,均可说是有功于易道者。收入《四库全书》,路氏有抄本、有汪瑞龄刊本,西麓堂刊本、广雅局刊本。

猜你喜欢

  • 仪礼先易

    六卷。清吕仁杰撰。吕仁杰,生卒年不详,江苏吴县(今江苏东南部)人。诸生。不喜欢交游,中年时代就锐意进取,开门授徒,致力读书,不专攻举业。其徒弟能背诵《仪礼》者达十多人。著《仪礼先易》,以便于初学,另外

  • 汉学商兑刊误补义

    一卷。清方东树撰。方氏刊行了《汉学商兑》之后,又续有所获,有的可与本条相发明,应该补入,又有的前说偶误,后来发觉了,应当改正。于是写成此书。题道光戊戌,距前书刊行已有七年。其所持论,比前书更为激烈。例

  • 顺治元年封摄政王等册文

    不著撰人名氏。内容为摄政王、肃王、衍禧王、承泽王、牙西王、波罗贝勒、泥湛贝勒等人的册文。据藏有是书的明清史料整理会载,是书为白宣纸稿本,墨书共七页,每半页横九寸六分,纵一尺二寸五分,各页上方中间残缺约

  • 易学汇说

    一卷。清丁泽安撰。丁泽安详见《易学节解》。全书分三章。第一章论图书,第二章论蓍数,第三章论易学,其观点与《易学三编》同。可视为《易学三编》之续。有《自得斋易学》本。

  • 冬溪集

    二卷。明释方泽撰。释方泽,字云望,号冬溪,浙江嘉善人。生卒不详。为秀水精严寺之僧。《明诗选》载方泽诗,俱作《冬溪内外集》。据此本实作《冬溪内外集》。上卷为外集,下卷为内集。以诗为外,以文为内。其诗多涉

  • 十二先生诗宗集韵

    二十卷。宋裴良甫(生卒年不详)撰。裴良甫生平乡里亦不详。据赵希弁《读书附志》记载:《十二先生诗宗集韵》二十卷,裴良甫师圣编杜甫、李白、高适、韩愈、柳宗元、孟郊、欧阳修、曾巩、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陈师

  • 弧矢算术

    一卷。明顾应祥(详见《测圆海镜分类释术》)撰。我国第一个对弧、矢、弦之关系加以研究的是宋朝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卷十八中他给出了“会圆术”,由弦、矢求弧长的近似公式,这可从《九章》

  • 五经释要

    十八卷。崔适撰。崔适(1852-1924)字怀瑾,又字觯甫,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初受业于俞樾,治校勘训诂之学,专讲今文经学。曾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崔适治经学本宗郑学,不分今古。后在俞樾家见康有为《新

  • 孔子编年

    五卷。旧本题宋胡舜陟撰,实即舜陟命其子胡仔作。胡仔字元任,号苕溪渔隐,南宋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后流寓吴兴(今属浙江),生卒年不详。历任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知晋陵县等职。晚年著有《苕溪渔隐丛话》。《

  • 红雪词

    二卷。《诗余》一卷。清冯云鹏撰。冯云鹏,生平籍里均不详,与袁枚为文字交,约乾隆,嘉庆时人。袁枚八十岁题《红雪词》称“冯君善作短长吟,不在词深在意深。奇艳能惊才士胆,笑啼都入美人心”。今观其词,题材甚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