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疑

易疑

① 二卷。明陈言撰。言字献可,号东涯,海盐人。嘉靖十六年(1537)举人。该书用《周易注疏》本,题上经曰“经之上”,题下经曰“经之下”,题《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四传曰“经之旁”,所以《江苏采集遗书目录》载其为“三卷”,《四库总目》存目据江苏周厚堉家藏本也著录为“三卷”。而《明史·艺文志》、《经义考》都著录该书为“四卷”。陈言《自序》云:“吾疑乎庖牺之卦非使人卜筮也;吾疑乎卜筮之因卦而作也;吾又疑乎文王周公卦爻之词未有占也,卜筮者占之也;吾疑乎卦词论卦之吉凶、爻词论爻之得失而已也;吾又疑乎《系辞》之传不必上下、其章不必皆十有二也;吾又疑乎卦爻之词间有未安者也;吾又疑乎马、郑、王弼、孔颖达辈明其义而疏,希夷、康节精矣而一于数,伊川得易之用,紫阳得易之深;吾又疑乎羲、文之一理而通之者也。”所以书名《易疑》。持论视界颇高,但其书并无多少精义。今上海图书馆藏有明万历四十六年(1567)刻本《易疑》二卷,附《图说》一卷、《系辞》下传一卷、《说卦传》一卷、《序卦传》一卷、《杂卦传》一卷,当是原刊传本。② 四卷。明方时化撰。这是方氏《易》学的第五种书。首卷《密义疑》二十一则,二卷《名象疑》十二则,三卷《卦爻疑》三十六则,四卷《凡例疑》二十四则。所分四类与《易学述谈》相同,内容主旨也没有什么差别,可能是方时化在儿子笔记之后又自己把讲义整理了一份。《四库全书总目》据江苏周厚堉藏本著录存目。有明刊《方氏易学》本。

猜你喜欢

  • 胡子衡齐

    八卷。明胡直(1517-1585)撰。胡直字正甫,号庐山,泰和(今属江西)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中进士,初授北部主事。后历任湖广佥事、四川参议、湖广督学、广西参政、广东按察使、福建按察使等职。他

  • 翰林杨仲宏诗集

    八卷。元杨载(1271-1323)撰。载字仲宏。浦城(今属浙江)人。初以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延祐二年进士,授饶州路同知浮梁州事,终于宁国路总管府推官。与虞集、揭傒斯、范椁合称“元诗四大家”。有明

  • 春秋周鲁纂论

    八卷。清张孝龄撰。孝龄,益阳(今湖南益阳)人。该书依据《春秋》经传等有关史料,摘录其中关于周王朝和鲁国的史料,并加以评论。有清嘉庆十八年(1813)南村刊本。

  • 张氏诗说

    一卷。清张汝霖(详见《学诗毛郑异同签》)撰。汝霖著有《毛郑异同签》二十二卷,附《诗说》一卷,曾以活字印行,而流布甚希,不见著录。陶福履见其残本,《诗说》一卷尚完整无缺,因即为之作序刊行。书中收《周召分

  • 东光县志

    ①八卷。清白为玑修,冯樾纂。白为玑,奉天铁岭人,曾任东光知县。冯樾,真定宁晋人,曾任东光县儒学教谕。东光县有志书始于明正德间,撰者为邑人廖纪。其后四次重修。白为玑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任知县后,于

  • 经典文字辨证书

    五卷。清毕沅撰。参见《说文解字旧音》。毕氏自序谓作是书有五例:“一曰‘正’,皆《说文解字》所有者也;二曰‘省’,笔迹稍省于《说文》,‘’之为‘香’,‘髃’之为‘腢’,是也;三曰‘通’,变易其文而不戾于

  • 性理正宗

    四十卷。清代张伯行见《道统录》撰。此书依据《性理大全》一书,并“删其繁芜,补其缺略”而成。宗旨在于“尊道统以清其源,述师傅以别其派。”全书摘录宋代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朱熹五人及元明诸儒有关论述,

  • 罪惟录

    一〇二卷。明末清初史学家查继佐(1601-1676)撰。查继佐,字伊璜,一字敬修,号兴斋,人称东山先生或朴园先生,浙江海宁人。终身以明朝遗民自居,坚持反清立场。他从明崇祯十七年(1644)起,开始从事

  • 六书约言

    ①二卷。清吴善述(生卒年不详)撰。善述字澥城,浙江镇海人。是编于六书专以象形为经,以其他五书为纬,合许书九千余字,总分象天、象地、象人、象体、象事、象器、象植物、象动物八类;其属于各类之字,象天者五,

  • 白华绛柎阁诗集

    十卷。清李慈铭(1830-1894)撰。李慈铭初名模,字式侯,后改今名,字伯,号莼客。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至掌山西道监察御史。他承袭乾嘉汉学余风,广治经史,极有成就。更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