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精蕴大义

易精蕴大义

十二卷。元解蒙(生卒年不详)撰。解蒙,字求我(《江西通志》作字来我,因形近而误),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历元年(1328)举人。与其兄解子尚(字观我)以善《易》名于当时。该书于彖爻之下,采辑先儒之说,而末发明以己意,各以“蒙谓”二字别之。荟萃群言,颇能得其精要。凡所自注,亦皆简明。殊有裨于后学。所引诸家之说,往往不署名氏,是其遗憾。但亦谨依文排比,正其伪舛,厘为十二卷。解缙《春雨堂集》称此书为《易经精义》,朱彝尊《经义考》作《周易精蕴》,《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所题《解蒙周易精蕴大义》,断为本书书名。

猜你喜欢

  • 郡县释名

    二十六卷。明郭子章撰。郭子章,字相奎,号青螺,江西泰和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累官贵州巡抚。播酋杨应龙叛,子章大破之,应龙阖室自焚,以功进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卒。子章天才卓越,于书无所不读,一生著

  • 仪礼集编

    四十卷。清盛世佐(生卒年不详)撰。世佐字庸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乾隆举人。曾任龙里知县。除著有《仪礼集编》外,又订正杨复《仪礼图》。是书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汇集古今说《仪礼》者一百九十七家

  • 说文字原考略

    六卷。清吴照辑。参见《说文偏旁考》。是编辑于《说文偏旁考》后。卷首有段玉裁序、王鸣盛序及吴氏自序。卷一录《说文》、《玉篇》、释梦英之偏旁,附以张有《复古编》之“笔迹小异字”。卷二录《汗简》、《六书字原

  • 周易图说述

    四卷。清王宏撰著。宏撰字无畏,一号山史,陕西华阴人,监生,康熙时中举未赴。作者工书善文,精于金石之学,著有《华山志》、《砥斋集》等。此书共四卷,第一卷先言易之本义,作者认为易字本诂为卜筮,简易、不易、

  • 金匮要略注

    四卷。清张志聪(详见《素问集注·灵枢集注》)撰。《金匮要略》自林亿从张机《伤寒论》中辑录校订出来之后,为之作注者,元明以来不过寥寥数家,其中较好的注本有徐彬《金匮要略论注》,有论有注,较为详赡。张氏此

  • 松滋县志

    ①二卷,清李祖式、屈超乘修,李抡元纂。李祖式,字典企,陕西潼关卫人,选贡,官松滋知县。屈超乘,字克绳,河南闾乡县人,顺治十六年(1659)举人,继李祖式任。松滋设县创始东晋,元明以来县志无征,旧籍失亡

  • 洛诰笺

    一卷。清王国维撰。王国维此书,重点在于辨驳周公摄政之事。王国维认为,周公摄政之事不可信。他在解释《洛诰》中“复子明辟”时说:“复,白也。”又引郑玄曰:“复谓奏事也。辟,君也。”所以王氏认为“复子犹《立

  • 诗经四家异文考补

    一卷。江瀚撰。江瀚是书为补充陈乔枞所著《诗经四家异文考》而作。书中共补充一百八十六条,每条下都附有按语,用以说明正俗、同异,并说明通假传讹的原因。《诗经四家异文考补》对陈乔枞之书的错误一一加以纠正,而

  • 阴符经三皇玉诀

    三卷。原题轩辕黄帝制。此书卷首有《序》,称轩辕黄帝于大山石匣中得“元始天尊《混元三皇玉诀阴符经》”,取出开看,尽为天文篆书,三百余字,分为三卷:上卷天皇、中卷地皇、下卷人皇。黄帝与百官议此经,皆不明经

  • 曝书亭集外稿

    八卷。清朱彝尊(1629-1709)撰。其生平详见《南车草》辞目。是书内容,第一卷为乐府、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乐府,辑《杨白花二首》、《登高邱而望远海》、《女耕旧行》等十六首;五言古诗,辑《猗兰篇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