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究遗

春秋究遗

十六卷。清叶酉(详见《诗经拾遗》)撰。此书多宗其师方苞《春秋通论》,但稍有以违。韩愈赠卢全诗有“《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之句,即此书名“究遗”之所出,故此书以芟除胡安国《春秋传》苛刻之说,《公羊》、《穀梁》附会之例,纠正《左传》浮夸不实之词为宗旨。叶酉认为:“三传误信传闻,有情理所必无之事,”因此往往连《左传》所记之事亦不相信。如僖公十四年《经》:“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左传》解释说:“鄫季姬来宁。公怒,止之,以鄫子之不朝也。夏,遇于防,而使来朝。”此解释合情合理,必有所据。《公羊传》则云“非使来朝,使来请已也。”以季姬自择偶为说,显然不如《左传》之合乎情理。叶酉却认为季姬已许配鄫子,但鲁公悔婚,但季姬义不改嫁,故私会鄫子。再如僖公二十八年《经》:“天王狩于河阳。”《左传》云:“是会(温之会)也,晋侯召王,以诸侯见,且使王狩。仲尼曰:‘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言非其地也,且明道也。”而叶酉则认为是周王欲节省诸侯殷见之费,故自愿到温,《左传》所引仲尼之言不可信。如此之类,皆不免于臆度。书中亦有些考证,如据《汉书·地理志》,辨戎伐凡佝之楚丘非卫地;据《史记·卫世家》辨夷姜为卫宣公夫人,非庄公妾,卫宣公非蒸父妾。此书卷首有《凡例》、《春秋总说》、《春秋比例》三篇,其《春秋总说》为全书宗旨。叶氏认为:“圣人因史作经,原欲垂教于天下万世,非为鲁国修史也。故凡事之无关于劝惩,辄削而不录。其所削之事非必尽一事而削之者,或录其前而削其后,或录其后而削其前。其事之首尾,圣人以为不必备者,以有鲁史耳。”“圣人《春秋》,凡事只撮其大纲,鲁史旧文必详备”。又云:“史官之记事,大都皆循习旧例,案而不断,不足以见褒贬之义。如郑伯之归祊假田,若止如旧史之文,虽首尾详备,不过见两国之以利交耳。至郑伯目无天王之罪,必如经文两书‘郑伯’乃足以见。盖褒贬之义恒隐寓于一两字之内,此一两字非撮其大纲,则其文繁而义无由著。朱子《纲目》虽本温公《通鉴》而必先撮其要以为纲者,正仿《春秋》以一两字寓褒贬之法也。盖案者所以为史,断者所以为经。”今人卫聚贤《古史研究·春秋的研究》承袭此说。叶氏还认为,《春秋》之例“有本乎旧史者,有不本乎旧史者”,“然皆非褒贬之所寓也。褒贬之义惟当于变例求之,如归祊假田例应书‘人’而书‘郑伯’”。《春秋》除有“例”外,还有“圣人之文法”与“圣人之语气”。其《春秋比例》一篇即在阐明《春秋》之例、变例、异文、特文。现存乾隆耕余堂刻本。

猜你喜欢

  • 净土圣贤录

    九卷。清代居士、学者彭际清,一名彭绍升撰。彭际清生平事迹详见《居士传》辞条。际清乃是“素服儒风,兼修净行”的学者。约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以前,他的侄儿希涑初发愿成际清想编成有关吴修持净土者事迹一

  • 许灵长诗

    不分卷。明许光祚(约1619年前后在世)撰。许光祚,字灵长,陕西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此集刻于万历四十年(1612)。其诗格平易,刊本不分卷数,而各体之首必题曰初集,似未意之本。四库已存目。

  • 经说拾余

    一卷。清胡泉辑。胡泉生平事迹见《经说弟子记》。胡泉根据王阳明《传习录语录》辑出《经传弟子录》之后,又取集中书一百五十篇为《经传弟子录》作疏证。此外如序、记、说、论、书,以及某卷中有援据经语者,除已经在

  • 冠豸山堂文集

    三卷。清童能灵(1683-1745)撰。能灵字尤俦,号寒泉。连城(今属福建连城县)人。诸生。笃嗜理学,乾隆时,主漳州芝山书院。著有《冠豸山堂文集》、《周易剩义》(已著录)。此集共三卷。本集刻本一卷,为

  • 尔雅古注合存

    二十卷,总考一卷。清董桂新撰。董桂新(1773-1804)字茂文,号柳江,学者称柳江先生,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清训诂学家。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入翰林。年三十二病卒。少承家学,又从董炼金游。

  • 修身西学

    十卷。意大利高一志(?-1640)撰。高一志字则圣,初名王丰肃、王一元,意大利耶稣会士。1605年到中国南京传教,在该地建立第一座教堂。当反教运动时他与曾德昭均被捕入狱,于1617年被逐到澳门,教会在

  • 两罍轩法帖

    二卷。清吴云辑。吴云字平斋,其藏夏、商、周三代古器甚富,有两齐侯罍,便以名其轩,著有《彝器图释》、《古印考》等书,也以“两罍轩”为名。此刻朱熹《周易本义》稿一卷,魏了翁《文向帖》真迹一卷。《周易本义》

  • 读书杂志余编

    见《读书杂记余编》。

  • 大学古本释

    清丁大椿撰。是书就《大学古本》,节解句释,推求脉络,使之通贯。什么样的句子作承接,什么样的句子作结语,什么样的句子作中间过纽,大椿都为读者讲解大学的法则。是书说理间有当处。书刊于道光二十年(1840)

  • 毛诗申郑义

    一卷。三国魏王基撰,清黄奭辑。王基,字伯舆,东莱曲城(今属山东)人。官中书侍郎,征南将军都督荆州军事。受业于郑玄。时东海经学家王肃曾遍著群经,唯不喜郑玄学,改易郑玄旧说,作为所撰《圣证论》的论据和郑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