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汪文摘谬

汪文摘谬

一卷。清叶燮(1627-1703)撰。叶燮生平事迹见《已畦诗集》条。清朝文学,以汪琬、魏禧和侯方域为三大家。但魏禧才学纵横,而未归纯粹。方域则磊落英多,颇嫌蹉。惟汪琬湛深经术,盘纡清缜,但其病在浅泛矜夸,力弱不能健举,当时与叶燮交好,名复相埒,燮因列著其失,以规正之,持论平允,颇中其病。蔡《鸡窗丛语》,谓此书为燮因艳琬之应举鸿博,恚为琬所卖,修怨而作。陈康祺《郎潜纪闻三笔》,则谓燮以琬名太高,意气太盛,向不满于其文而作。然叶燮性本刚直,其宰宝应,以强项弃职。同时因与陆庞其同列白简,自谓荣于迁除,其胸襟可以概见。则其不至因艳生恚而修怨。读琬文者,不可不手此一篇。有宣统三年(1911)观古堂刻本。

猜你喜欢

  • 朱长文易经解

    无卷数。宋朱长文撰,朱长文字伯原,苏州(今江苏苏州)人,《宋史》有传。其为文凡三百卷,著有《春秋通志》。其从子诜不闻有《易经解》,诸家书目亦不载此书。巴陵人方功惠据明王文禄校本刊入《碧琅馆丛书》中。此

  • 钦定石峰堡纪略

    二十一卷。清乾隆四十九年敕撰。苏四十三起义失败后,清廷对伊斯兰教新教和撒拉族人民继续推行高压政策,因而又激起了田五领导的石峰堡起义。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月,田五在甘肃巩昌府通渭县北六十余里的石

  •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

  • 孟子时事考征

    四卷。清陈宝泉撰。宝泉字凤石,安徽泾县(今安徽泾县)人。嘉庆举人。是书以《通鉴纲目》为经,杂引《史记》、《战国策》、《竹书纪年》与诸家编次孟子事迹图谱,信而可证的,以之为证。是书成于周广业《孟子四考》

  • 史裁

    二十六卷。明吴士奇撰。士奇字无奇,歙县(今属安徽省黄山市)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卿,生卒年不详。该书随意抄录史文,上自《春秋》,下迄《元史》,杂采旧论,间以己意。有陈邦瞻、吴勉学

  • 归善县志

    十八卷首一卷。清章寿彭修,陆飞纂。章寿彭,浙江山阴人,监生,乾隆四十四年(1779)任知县。陆飞,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举人。旧志创修于康熙十四年(1675)县令连国柱,后二次续修。旧志非失之陋略

  • 文太青文集

    二卷。明文翔凤(约1625前后在世)撰。生平见《东极篇》(辞目)。此本为其七代孙三捷所手钞。上卷为讲章,下卷为诗赋杂作,为偶然选录之本,而非完帙。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 尚书补阙

    一卷。清华长卿辑,并作集注。此书名“补阙”,是指补《泰誓》。卷首有华长卿自序。在自序中,华长卿说:“(汉)武帝时,民有得《泰誓》者,献之,合于伏生之书,并列于学官。今世所谓古文者,乃梅赜之伪书,非孔壁

  • 千山诗集

    二十卷。明释函可(1610-1695)撰著。函可禅师,字祖心,号剩人,俗名韩宗。广东博罗人。明末诸生,明礼部尚书韩日缵长子,弱冠名闻海内,29岁出家为僧,35岁到南京请藏经,逢清兵渡江,弘光朝灭亡,函

  • 草书千字文

    一卷。唐欧阳询书。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洲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弘文馆学士等。工书法,学“二王”,于平正中见险绝,自成一体,为唐代著名书家之一。欧阳询所书之《草书千字文》,曾与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