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卷,诗集八卷。明余寅(1519-1595)撰。余寅,字僧杲,鄞(今浙江宁波市)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余寅著有《同姓名录》、《吴越游稿》、《乙未私志》。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谓
一卷。郭焯莹(1877-1928)撰。郭焯莹,字子燮,号炎生。晚改名大痴,自号耘桂先生,湘阴(今湖南湘阴)人。中年后感于事变,放纵不羁,与荡子歌伶为偶,有文才。用二十年功夫注《楚辞》,三易稿而成。《读
见《百将传》。
一卷。明陈选集注。王期龄讲义。张惠春增删。王期龄字安又,宣城(今安徽宣城)人,生卒及事迹不详。陈选所注,循文敷义,详尽明晰。讲义则仿四子书讲义而作,以便士子肄习,参加科岁乡试会试。张惠春则增删而成定本
一卷。明喻国人撰。国人字春山,湖南郴州人。此书要义说,先儒多是非颠倒,以十为图,以九为书,因作辨十九章,以九为图配天下,以十为书配地,以及河图主生,洛书主克之理。大致是追随刘牧之旧说。第十七辨言,古人
二卷。明董其昌生平见《红绶轩帖》书。此帖为明柏乡(今属河南省)吕兆熊官任凤阳巡抚时,由于其祖父、父亲及妻室等三代受到朝廷诰封,而请求董其昌作此书。该书计有诗文十六首,共二卷,且有董氏自题成书原因。与董
不分卷。清杨守敬(1839-1915)撰。守敬字惺吾,晚号邻苏老人,湖北宜都(今枝城)人。清末著名舆地学家、校勘学家。出生于世代商贾之家,勤学嗜书,十九年补诸生,同治元年(1862)举乡榜,屡试不第。
三卷。清严可均(1762-1843)撰。此书为可均从《道藏》颠字三号中录出,稍加校勘而成。其以意校者十一节,如《迹府篇》注“辈时君之有悟”,辈字当作冀字。“故圣陪十黄帝”,陪当作倍。“勒兵伐远”,勒兵
十卷。宋赵鼎(1085-1147)撰。赵鼎,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及第,累官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相),兼枢密使。绍兴五年(1135)监修神
二卷。清黄定兰辑。此帖收明代二十六人尺牍,为丰白庵、屠简、张东沙、丰南禺、屠行虚、沈佳则、俞文曦、李之文、陈后冈、范东明、汪长文、沈文恭、叶乡朗、杨梦亭、闻隐麟、沈云冲、柴以观、沈鸿泰、庄天目、李金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