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环游地球新录

环游地球新录

四卷。清李圭撰。李圭,江苏江宁县人,历任浙海关委员。光绪二年(1876)得东海关税务司德琼琳推荐,赴美国费城窦奇公会。该记首列李鸿章序,言自上海东行,经日本越大东洋,抵美国三藩市,又陆行万余里,至费里地费地院,纵观四月,复以其间,往游华盛顿、哈佛、纽约等地,会事完毕,又自费涉大西洋,抵伦敦、巴黎,遂由地中海,经苏伊士河,过红海,历锡兰、新加坡、西贡、香港而还。此行水陆八万二千三百余里,往返共八个月,所到之处皆有记载。该书四卷,美会纪略一卷,游览随笔二卷,东行日记一卷,附地球图、会馆图,总名环游地球新录。末题光绪四年(1878)三月李鸿章撰《衔略》、圭目之序。是记于物产盛衰、道里险易、政教得失、及机器制造之精巧,人心风俗之异同,一一具载。李鸿章衔略言:光绪二年(1876),美国创设百年大会,其驻京公使,照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咨行南北洋通商大臣,示谕工商人,送物到会,并筹款项。李鸿章负责本国管理赴会事宜,东海关税务司德琼琳、闽海关税务司杜德维驻会管理,李圭承乏浙海关文牍十余年,由德琼琳推荐公派赴会,受瞩将会内情形及所见所闻,详悉记载,带回中国,以资印证。该书卷一为会院全图、美国设会起缘、会院总略、各物总院、机器院、绘画石刻院、耕种院、花果草木院、美国公家各物院、女工院、总理会务官公署;卷二为美国费城、华盛顿城、哈佛城、纽约城;卷三为英国伦敦城、法国巴黎城,记幼童观会事、华人寄居美国始末、苏伊士运河述略、中外旅居商民述略、交游西方国浅要说、自来水说、客寓说、西人待客说、车声说;卷四为东行日记,光绪初年,中外通商,为时未久,中国官员,涉历环球者尤称罕观,李圭之行经历多,见闻富。记费城为华盛顿立国与英定盟处,构铁桥梁,长至百丈,轮车铁路约十余条,电线木竿举目皆是。华盛顿等三城,于伯里玺天德宫、议院局厂、书馆监狱等多有所列。英法京城皆多列宫院厂局书馆监狱等。记华人寄居美国情形、西人待客周至,为交际之道,皆确有所见。东行日记,记日本近年崇尚西学,效用西法,故能强本弱干,雄视东海,其塾房、邮局皆仿西法,设经理。以及英属政治之宽大,法治之烦苛,所历之地,山河舟车,种族分别,国俗异同,民之盛耗,地方之荒辟,华侨之多寡,兵防布置,风浪险夷,客舍丰约,商务良悟,无一不详,为时人出使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 广金石韵府

    五卷。清林尚葵、李根(二人生卒年不详)同撰。尚葵字朱臣,莆田(今属福建)人。李根字阿灵,一字云谷,侯官(今福建闽侯县)人。工画佛像,精篆籀小楷。此书用朱墨二色,校以四声部次,朱书古文篆籀之字,墨书楷字

  • 读史辨惑

    无卷数,清王建衡撰。王建衡号月梦。威县(今河北省威县)人,岁贡生,侯选教谕,其著作有《读史辨惑》、《任庵语略》、《性理辨义》等。《读史辨惑》一书成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虽然此书是以“读史”为名,

  • 韩非子平议

    一卷。清俞樾(1821-1906)撰。《韩非子平议》是俞樾所著《诸子平议》中的第九种书。在《韩非子平议》中对《韩非子》一书的文字进行了校订,更正了一些错误。书中的见解有许多可取之处。《韩非子平议》有《

  • 南宋飞龙传

    见《南北两宋志传》。

  • 廉平录

    五卷。明傅履礼、高为表(生卒年俱不详)同撰。傅履礼题长芦盐运司知事,高为表题沧州学正,其生平事迹均不详。此书五卷,采辑前代至明代事迹,分类编辑,其中廉录三卷,分卿相、馆阁、宪台、省郎、监司、守令、武臣

  • 四书小参

    一卷。附问答一卷。明朱斯行撰。斯行字道之,署籍西陵(今湖北黄冈县西北)。是书以禅理说经,慧舌澜翻,时生妙悟。其中有说理极精,足以补旧训之不及。如解“格物”,谓“格训至,亦有潜孚之意。如远人格,君心格,

  • 卓山诗集

    十二卷。清帅家相(约1752年前后在世)撰。帅家相字伯子,一作伯字,奉新(今江西九江)人,生卒年均不详。家相乾隆二年(1737)进士,官至浔州府知府。是集又名《三十乘书楼集》,凡十二卷。其诗多有改动之

  • 江汉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江汉汤汤,武夫洗洗。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江汉之浒,天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

  • 新本白石山房稿

    五卷。明张孟兼(约1350前后在世)撰。孟兼名丁,以字行,浦江(属浙江)人,生卒年均不详。洪武初(1368)徵为国子监学录,与修《元史》,后累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著有《白石山房逸稿》。据《明史·艺文志

  • 魏了翁周易集义残本

    五十五卷。宋魏了翁撰。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卬州(今南洋一带)人,官至佥枢院事。其事见于《宋史》本传(详见《周易要义》条)。明万历间张萱重轩《中兴馆阁书目》收有《周易要义》,不言《周易集义》,独《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