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异文笺

礼记异文笺

一卷。清俞樾(详见《礼记郑读考》)撰。俞樾在自序中言明著作此书之意图及原因:“《仪礼》之有古今文也,胡氏承珙为作《仪礼古今文疏义》,《周礼》之有故书也,徐氏养源为作《周礼故书考》,辨别异同,有功经学。然郑康成注《礼记》亦间存异文,前人未有考究者,辄作此笺,以补其阙。”《礼记异文笺》仅有一卷,而考《礼记》异文自有许多阐发及独到之处。如《曲礼》“宦学事师”句,郑注“学或为御”,又“跪而迁屦”句,郑注“迁或为还”,樾则疏证其异义非相通;又《檀弓》,“衽每束一”句,郑注“衽或作漆”“或作髤”,《礼器》“乡人”,郑注“或为献”“或为傩”,樾则疏证其异文非相通;又如《曲礼》:“共饭不泽手”郑注“泽或为择”,《乐记》“肆直而慈爱”,郑注云“爱或为哀”,樾则疏证其声近而义通;《曲礼》,“畛于鬼神”句,郑注“畛或为祇”,《檀弓》“华而皖”郑注“皖字或作刮”,樾则疏证其声转而义通。如此之类,考究异文,辨别异同,征引义据,皆极明确。俞樾作笺公平持正,以本文为据,不盲从郑注,也不任意为解。如《大学》“一人贪戾”句,郑训“戾为利”,樾则以为“戾者吝之借字”,驳郑义之妄断。又如《曲礼》“席间函丈”句,王肃据或本作“杖”,谓古人讲说,用杖指画。樾则申明郑注,而驳王氏之谬。议论持平,于古人无所偏袒,不愧是治学术之大家。《礼记异文笺》与《仪礼古今文疏义》、《周礼故书考》鼎足而三,其版本有同治十年(1871)《俞楼杂篡》初刊本及光绪二十五年(1899)《俞楼杂篡》重刊本。又有光绪十四年(1888)南菁书院《清经解续编》本,光绪十五年(1889)上海蜚英馆《清经解续编》石印本。

猜你喜欢

  • 吴孙子兵法

    见《孙子》。

  • 尚书大传补注

    七卷。清王闿运撰。卷首有王闿运自序。在“自序”中,王闿运说:“《尚书大传》旧为四十一篇,见录于《汉书·艺文志》,郑君注之,乃次为八十三篇。至宋史志著录在官,卢见曾言元时犹存,至明而亡。孙之騄抄撮为四卷

  • 慈利县志

    ①十卷,首一卷,清吴恭亨纂修。吴恭亨字岩村,邑人,贡生,经明行修之士。《慈利县志》光绪二十二年(1897)刻本,此志图四,分疆域、山水、都区、建置,开方计里,标识图例,不类疏庸之作,极精审可观。其志山

  • 孟子章句

    十四卷。东汉赵岐(约110-201)撰。赵岐字台卿,东汉经学家,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赵岐初名嘉,后为避难改名岐,字邠(豳)卿。岐、邠均是古都邑名,周族发祥地,分别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和郇邑西南

  • 离骚经章句义疏

    一卷。清张象津(生卒年不详)撰。张象津,字汉渡,号莪石,另号雪岚,济南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举人,官济南学正。卷首为张象津自序。先录朱熹小序,再疏《离骚》正文。全诗分为十九节,三大段,第一段止“

  • 回澜纪要

    二卷。清徐端撰。徐端字肇之,详见《安澜纪要》条。徐端自河防丞,后晋守淮安,再迁徐州道,不二年则总督河道。二十年中,勤于政事。公余之暇,手辑此篇,以述治河之要。光绪十四年(1888)刻印,共二卷。其所纪

  • 毛诗或问

    一卷。明袁仁撰。仁字良贵,号蓡波,苏州人。生卒年不详。著有《尚书砭蔡编》、《毛诗或问》、《春秋胡传考误》。是编意旨,主于伸“小序”抑《集传》,设为问答以阐明道理。既诋徐祯卿、孙钟元“毛诗训诂”之说,又

  • 说文通训定声

    十八卷。清朱骏声(1788-1858)撰。骏声字丰芑,号允倩,晚年自号石隐山人,江苏吴县人。少承父教,十三岁受许氏《说文》。十五岁为诸生,从钱大昕游。钱一见奇之曰:“衣钵之传,将在子矣。”就读紫阳书院

  • 制服成诵编

    一卷。清周保珪(生卒年不详)撰。周保珪,字桐侯,江苏嘉定县(今上海嘉定)人。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从王文韶馆湖南及京邸,为其子师,以文行称于时,编《周易集说》未就,著有是书。书首为王文韶序,略言

  • 圣门事业图

    一卷。宋李元纲(生卒年不详)撰。元纲字国纪,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孝宗时上庠生。著有《厚德录》。是书分若干图,曰:传道正统、大本达道、进修伦类、为学之序、存心要法、求仁捷径、聚散常理、传心密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