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福安县志

福安县志

①九卷,明巫三祝修,黄启仕纂。巫三祝,广东龙川人,崇祯元年进士,崇祯四年任福安县知县。黄启仕,儒学训导。考福安县志,创修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再修于万历二十四年。及巫三祝来,邑志之不修已三十余年。巫令创议重修,延黄启仕主其事,至崇祯十一年而成此书。兹篇搜采尚称详备。惟纲目混乱。如明嘉靖与万历年间改变役夫受雇银价事,应载于兵食志中之差役目,却载于舆地志中之市镇目下,明显失当。文字亦欠雅洁。② 二十六卷,首一卷。清侯谨度纂修。侯谨度,曾任福安县知县。福安县志,明曾三修。清康熙十六年(1677)、乾隆二十五年(1760)又先后两修。侯谨度任县令后,以旧志多讹误漏失,故又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纂成新志。《福安县志》乾隆四十八年刻印。共二十六卷首一卷,分为:卷一,分野;卷二,建置沿革;卷三,疆域;卷四,城池;卷五,山川;卷六,田赋;卷七,物产;卷八,学校;卷九,祀典;卷十,礼仪;卷十一,风俗;卷十二,职官;卷十三,公署;卷十四,军制;卷十五,祠庙;卷十六,名宦;卷十七至卷十八,选举;卷十九至卷二十一,人物;卷三十二,列女;卷二十三,古迹;卷二十四,艺文;卷二十五,祥异;卷二十六,摭遗。兹篇距前志仅二十余年,所增材料有限。然其正旧志之误处较多。其于唐薛令之,宋杨复等邑之著名人物亦记述较详,能显出此邑之特色。③ 三十八卷,首一卷,清张景祁修,黄锦灿纂。张景祁,钱塘(今杭州)人,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三年(1877)任福安县知县。光绪五年(1879)离任。光绪八年(1882)复署。黄锦灿,邑人,举人。按福安县志,迄乾隆四十八年(1783),已先后六修。道光十二年(1832),知县刘之蔼再修。张景祁任县令后,以邑志又已数十年未修,倡议重修。延黄锦灿总其事,于光绪十年(1884)刻印。共三十八卷,分为二十六门:依次为星野、沿革、疆域、山川、城池、田赋、物产、学校、典礼、军制、风俗、职官、公署、名宦、选举、人物、孝义、文苑、流寓、隐逸、列女、方技、古迹、艺文、祥异、杂记。兹篇卷帙繁多,搜采丰富。考证尤精,且逐条下注有出处。如杂记类所引,有《闽书》、《全闽诗话》、《名胜志》、《金溪闲谈》、《宏简录》、《朱文公年谱》、《山房随笔》、《齐东野语》、《丹铅馀录》等,多达数十种,皆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显胜于旧志。

猜你喜欢

  • 易序图说

    二卷。明秦镛撰。秦镛字大音,江苏无锡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历官清江知县,河南通御史。此书以《序卦》言义理而不及象数,因合先天、后天而求之。上经分五节,象阳。下经分四节,象阴。合上下为九以象乾之

  • 燕都变记

    见《甲申纪变录》。有海盐朱氏旧藏《黍离余话》抄本,朱衍庐《明季野史十种》抄本,北京图书馆藏《明季史料十种》抄本。

  • 存学编

    四卷。清初颜元(1635-1704)撰。作者小注见《存性编》。此书是作者儒学论著《四存编》之二,全书论述中心意思是孔周等圣贤的学说之所以有别于“异端”,是因为它事事注重实用的学说,与空谈“心性命理”之

  • 庭训格言

    一卷。清爱新觉罗·胤祯(见《御纂孝经集注》)撰。该书为胤祯追述清圣祖之语亲录编成。凡246则,皆为《清实录》和《圣谕广训》所未载者。系宫闱问视之暇,圣祖对胤祯谕示教训之语。该书有津河广仁堂刻本、《四库

  • 论语张氏注

    一卷。晋张凭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凭字长宗,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司徒左长史。《隋书·经籍志》载梁有司徒左长史张凭注《论语》十卷,亡。《经典释文·叙录》载《论语》张凭注十卷。《唐书·艺文志》载《论

  • 萧韶考逸

    二卷。明吕怀(生卒年不详)撰。吕怀字汝德,号中石,嘉靖年间进士,累官至太仆寺少卿,有《周易卦变图传》,《历考庙议》等书。吕怀律吕之学师承于湛若水。该书则是吕怀与他的门人胡采等人问答而作。其说以黄、大、

  • 大成礼乐集

    五卷。明史记事撰。记事字义伯,号莲勺,陕西渭南人,进士,官至御史。作者感慨国家祀孔,自太学而外,只有府学还稍具形式,至州县则草率简陋,因而作此书。此书有关中督学陈启元等人作序及作者自序,共五卷:卷一卷

  • 离骚赋补注

    一卷。清朱骏声(1788-1858)撰。朱俊声,字丰芑、号允倩,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屡应进士试,不第。道光中以举人授黟县训导,后因呈《说文通训定声》,赏国子监博士衔。寻擢扬州府学教授,引病未赴官。一

  • 春秋左传杜注校勘记

    一卷。清黎庶昌(1837-1897)撰。庶昌字莼斋,贵州遵义人,清末学者。廪贡生,官至川东兵备道。初从学于郑珍,后为曾国藩僚属,与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并称“曾门四弟子”。历任驻英法德日四国参赞,又为

  • 诸儒文要

    八卷。不著编辑者名氏。所录周、程、张、朱及陆九渊、张栻、杨简、陈献章、王守仁十家之文,共八十篇。而朱子与守仁居其半,皆讲学之言。《四库全书》列为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