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典释文附录

经典释文附录

三卷。陈昌齐(?-1820)撰。陈昌齐字宾臣、海楼,广东海康人,清经学家。据《清史稿·陈昌齐传》记载:“乾隆三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中允。大学士和珅欲罗致之,昌齐以非掌院,无晋谒礼,不往。大考,左迁编修。寻授御史,迁给事中。”累官至浙江温处道,历官数十年,以气节著称。归里后,历主雷阳粤秀讲席,修通志,生平精考据之学,长于天文历算,能诗文,著述终老。著作有:《经典释文附录》、《楚辞辨韵》、《历代音韵流变考》、《吕氏春秋辨误》、《淮南子正误》、《新书正误》、《管子正误》、《荀子正误》、《大戴礼正误》、《天学脞说》、《测天约书》、《临池琐语》、《赐书堂集抄》、《诗抄》、《赐书堂全集》等。《经典释文附录》书首有自序,称仿陆德明《经典释文》旨意。凡注疏《史记》、《汉书》、《说文》等书,所引经传与今所传本异,而陆氏未采录者,录入《经典释文附录》。据陈言,稿本不久毁于火,重辑得《易》、《书》、《诗》各一卷,据此说《附录》,即为“补遗”。其《周易》卷中,引《丙子言易编》云,“‘考祥’古本作‘考详’。按阮元《周易注疏校勘记》,‘不详也’条下引古‘足利本’,‘祥’亦可作‘详’也。但郑及二王本并不如此。则古本必是唐后之本也。”又《尚书》卷中引及《纬书考·灵曜》,《毛诗》卷中更引伪《申培诗说》,其间每引异说,多不指所从。而“五子之歌”条下,硬谓“(王)肃注《尚书》,其言多是孔传,疑肃见古文,而匿之不言。”未免有拾阎(若璩)惠(栋)辈唾余之嫌。唯“岛夷皮服”条,引《史记》、《汉书》、郑玄、王肃之说,并称“鸟夷”。《疏》则云,“孔读‘鸟’为‘岛’,则唐初亦作‘鸟’字。今本作‘岛’,盖开元中所改,非古也。”又《载驰》条,引“宋苏(轼)氏作四章,朱(熹)子据之而本于《左传》,亦古义也。”然《七月》条,非郑注而是朱注,竟采及宋以后之说,则非补陆氏书的原旨。其纷芜者不可胜改,因而其学术价值有所降低。有嘉庆二十四年刊本。

猜你喜欢

  • 夏小正训解

    四卷。《考异》一卷,《通论》一卷。清王宝仁(详见《周官参证》)撰。是书前有嘉庆十九(1814)毕宪曾、二十四年(1819)彭兆荪序及嘉庆十八年(1813)自序。其体例是先在记文下系己说,再在传文下申传

  • 周政三图

    三卷。吴之英(1857-1918)撰。吴之英字伯禘,号西蒙愚者,四川名山人。早年在四川尊经书院就读,1887年后曾任通材书院都讲,后任蜀学会主讲,与同志创办《蜀学报》为主笔,宣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

  • 十经斋文集

    四卷。清沈涛(生卒年不详)撰。沈涛原名尔政,字西雍,号匏庐,浙江嘉兴人,嘉庆举人,官道台,其人长于考订,兼嗜金石。文集无目录,一至二卷多考订文字,如《史记太初元年岁名辩》、《论语舞雩说》、《伏羲斗言考

  • 通宗易论

    无卷数。清金人瑞著。金人瑞原姓张名采,后改姓金,名人瑞,又名喟,字圣叹,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金氏为人狂傲,评点演义小说颇为世俗所称道。清朝初年,其因抗粮哭庙案被诛。此书共六篇:首篇题为易抄引,有订定

  • 尚书隶古定释文

    八卷。清李遇孙撰。李遇孙字金澜,浙江嘉兴人,岁贡生,生卒年不详。宋薛季宣《书古文训》被列入《四库全书·存目》中,且被认为“以古文笔画改为今体,奇形怪态,不可辨识。”李遇孙则因《宋史·艺文志》有孔安国《

  • 周易系辞明氏注

    一卷。辑佚书,南齐明僧绍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明僧绍字承烈,平原(今山东平原县)人,宋元嘉中辟镇北府功曹,不就,隐于崂山,聚徒立学。齐高帝时为太傅,辟记室参军,不至;建元中征为正员

  • 蓬州志

    十五卷,清方旭修,张礼杰等纂。方旭,桐城人,曾任蓬州知州。蓬州有志始于明,为吴德器纂辑,共十卷。其书早佚。后洪运开作志略,唯于石堰养济诸所兴作之政记之独详,他则略之。后姚莹谪居于此,亦有心修志,于蓬州

  • 诗纬含神雾训纂

    一卷。清胡薇元撰。篇首有近代经学家廖平序,序称西汉以上说经,皆以纬为主,而齐鲁韩三家诗尤为显著。篇末有门人萧洁端跋,跋称胡氏旧有《诸经纬训纂》,现已散佚,唯有少数几种保存下来,《诗纬含神雾训纂》即其中

  • 松窗杂录

    一卷。此书书名和撰者各本互异,《新唐志》作《松窗录》一卷,不著撰人;《宋志》作《松窗小录》一卷,题李浚撰;《文献通考》作《松窗杂录》一卷,题韦浚撰;《历代小史》则书名与《通考》同,人名与《宋志》同,未

  • 尔雅注

    三卷。宋郑樵撰。郑樵(1104-1162)字渔仲;居夹漈山中,因号夹漈山人,学者称夹漈先生;又号西溪逸民。新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南宋史学家、训诂学家。初隐居力学,凡三十余年。绍兴间以荐召对,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