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汉张霸撰,清王谟辑。《汉书·儒林传》说:“世所传百两篇者,出东莱张霸。分析合二十九篇,以为数十。又采左氏书叙,为作首尾,凡百二篇。篇或数简,文意浅陋。成帝时,求能古文者,霸以能为百两征,以中书校
四卷。清陈景云(1670-1747)撰。陈景云字少章,吴县(今属江苏省)人,散文作家、学者。少时苦读苦学,以博闻强记著称。十九岁就读于何焯门下,后来成为何氏的高足。曾应京兆试,落选后留寓藩邸,设馆教书
一卷。《抚楚治略》一卷。《谷城水运纪略》一卷。清杨素蕴(?-1689)撰。杨素蕴生平,详见《见山楼诗文集》(辞目)《抚皖治略》为杨素蕴任安徽巡抚时的条教、奏疏;《抚楚治略》一卷,为其官湖广巡抚时的教条
四卷。《续编》二卷。《河庄诗钞》一卷。《新坡土风》一卷。清陈鳣(1753-1817)撰。陈鳣,字仲鱼,号简庄,又号河庄,浙江省海宁人。嘉庆元年(1796)举孝廉方正,嘉庆元年(1798)举人。陈鳣藏书
三卷。清王韬(1828-1897)撰。王韬字元晦,一字紫铨,号仲弢,又号天南遁叟、弢园老民。江苏长洲(今吴县)人。秀才出身。道光二十九年(1849)在上海英国人办的墨海书馆供职。咸丰十一年(1862)
二百卷。明俞安期(生卒年不详)撰。俞安期字羡长,初名策,字公临,吴江(今江苏苏州)人。魁颜长身,才气蜂涌,但竟以布衣终。著有《翏翏集》四十卷。《诗隽类函》、《类苑琼英》、《启隽类函》。唐朝所著类书大小
十二卷。元吴澄撰。吴澄所著《易纂言》义例,散见于各卦,不相统贯。卷首所陈卦画,亦粗具梗概,未及详言,于是复撰《外翼》。自明以来,《易纂言》有传本,而此书则流传渐稀,《元史》本传失载。朱氏《经义考》云:
见《宋高僧传》。
二卷。清洪符孙撰。洪符孙字幼怀,江苏阳湖人,洪亮吉之子。此书专门解释《禹贡》中的地名,引证广博、立论精当,纠正了不少前人的失误,如洪符孙辨羽山在今海州而不是在登州、荆山在今朝邑而不是在富平等,所论都十
也称《宋朝事实类苑》,又名《皇宋事宝类苑》、《皇朝类苑》等,六十三卷。北宋末南宋初江少虞(生卒年不详)撰。江少虞字虞仲,衢州常山(今属浙江)人。政和进士,调天台学官,后历任建、饶、吉三州太守,左朝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