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编蓬集

编蓬集

二十五卷。明唐汝询(1565-?)撰。唐汝询,字仲言,上海华亭(今松江)人。卒年不详。其五岁而瞽。父兄抱膝上,授以三百篇及唐诗,无不成诵。旁通经史。尝撰《唐诗解》、《唐诗十集》等书,援据核博,当时之世目为异人。此集分本集与后集。前为十卷,后为十五卷。其《编蓬集》开卷即拟古十九首,次以拟古百篇,感怀四十六首,但貌似而神非。后集则附杂文数十篇。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称:“尝过余山中,酒间诵《子虚》、《上林》诸赋,杜、白诸长篇,锵金戛玉,琅琅不遗一字。留校杜诗,时有新义。”四库已存目。

猜你喜欢

  • 楚石禅师语录

    二十卷。元代释梵琦(生卒年不详)撰。梵琦,俗姓朱,字梵琦、楚石或昙耀。明州象山人。据《补续高僧传》卷十四记载:他还在襁褓中时,有“神僧”抚摩过他头,并说:“此佛日也,他时能照烛昏衢乎”,故人称他为“昙

  • 荆州府志

    ①十二卷,图一卷,明孙存修,王宠怀纂。王宠怀,字止庵,号梅南子,明光泽王。明景泰七年(1456)知府常熟延通判何省安创修《荆南志》。历七十余年后,丰山孙存任知府,因旧志历年久远,质俚疏漏,托生长于荆州

  • 砚林诗集

    四卷。清丁敬(1695-1765)撰。丁敬,字敬身,又字砚林、隐君,号钝丁,自称龙泓山人。乾隆初,举博学鸿词科。好金石文字,工书能诗,尤精篆刻,吸取秦、汉印艺术风格,而不拘泥于法,擅长以切刀法刻印,苍

  • 小云庐诗稿删存

    五卷。清朱壬林(1780-1859)撰。朱壬林原名霞,字礼卿,号小云,平湖(今浙江嘉兴)人。嘉庆进士,官直隶清河道。后以服亲丧归。著有《当湖文系》等。是书内容,卷一、五言古诗,辑《偕扬苹香于高、家青岫

  • 白茅堂集

    四十六卷。清顾景星(1621- 1678)撰。顾景星,字赤方,号黄公。蕲州(今属湖北)人。少年时代博闻强记,尤喜读经史,善做诗文。南明弘光时考授推官,明亡,隐居于淀湖,入清,屡征不出。后因举荐“博学鸿

  • 望云楼集帖

    六卷。清谢恭铭辑。此帖收元人书二卷,明人书二卷,清人书二卷。元人为赵孟頫书《汲黯传》、《盘谷序》、《后出诗表》、《归田赋》四种。鲜于伯几、张贞居、吴仲圭、郭天锡、饶介诸家皆精。明人书为杨士奇、于谦、萧

  • 春秋经传类对赋

    一卷。宋徐晋卿(生卒年不详)撰。徐晋卿里贯生平亦不详。自署称将仕郎秘书省校书郎。《左传》内容庞杂。学者往往取以俪语,便于记诵。据《宋史·艺文志》记载有崔升等十几家。但多已亡佚。现存的唯有《春秋经传类对

  • 船山诗草选

    六卷。清张问陶(1764-1814)撰。张问陶字仲冶,号船山,四川遂宁人。乾隆进士,授检讨,官莱州知府。主张诗歌应抒写性情,反对模拟。曾为袁枚所赞扬。作品多表现日常生活,情调流于伤感,并工书画。著有《

  • 尚书小札

    二卷。清郭梦星撰。郭梦星字西恒,山东潍县人,晚清学者,以举人养亲不仕。郭梦星好读书,且随时做札记。本书对于《尚书》之今、古文不甚分别,但对于晚出的《古文尚书》也颇怀疑其伪。如郭梦星认为,《大禹谟》则是

  • 淮海集

    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宋秦观(1049-1100)撰。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元丰八年(1085)进士,为临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由苏轼荐为太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