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老子化胡说考证

老子化胡说考证

一卷。近人王维成撰。王维成,其人不详,撰有《老子化胡经考证》一卷。关于老子入西戎化胡之说,由来已久,但具体起于何时,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此说约起于东汉,渐成于魏晋之际,定型于晋以后。经南北朝及隋唐,每代都对此说有所增饰,而其说大体没有变化。魏晋隋唐时期,道士僧人间的论争、宋元两代道佛之辨论,都是围绕老子化胡说进行。明清两代,其说渐微,道者鲜有。然而清末宣统年间,敦煌石室发现残存《老子化胡经》,罗振玉据法国人伯希和所拿残存的卷一和卷十,为之刊行,又与蒋斧为其考证。因此,渐被遗忘的老子化胡说又引起学者的关注。因而王维成作《老子化胡说考证》。其书大致分叙言、本文、附录三部分。其本文部分先述东汉时老子化胡说之由来及三国时所传老子化胡说;再述两晋时《老子化胡经》及关于《老子化胡经》的辨论;次述隋唐时老子化胡说的论争及《老子化胡经》的禁毁,最后述明清时《老子化胡经》,共为七部。文中所述,有理有据。据《隶释边韵老子铭》推定化胡说的由来,阐明隋唐以后老子化胡说被僧道两家增益改窜之梗概,使千余年来一场大公案的内容大致可以明了。其所集材料丰富,论断谨慎,条理分明,实迥出于蒋斧、罗振玉的《考证》之上。其附录部分,内容《修行本起经》与《中本起经》的释译;佛老生年之争论与化胡说;三教圣像赞,以及老子像赞;罗泌《论老子化胡说》;关于长春真人(邱处机)西游,共五篇。其推论长春真人西游之因,是有感于老子西行化胡的故事。虽然其论是推测之语,但也言之成理。其后学者都肯定其说。总之,此书是后世学者研究中国佛道论争的重要史料。现存北京大学排印本。

猜你喜欢

  • 海山仙馆摹古帖

    十二卷。清潘仕成辑。潘世成有《海山仙馆丛书》,所刻之帖,分《摹古》、《藏真》二类。此《海山仙馆摹古帖》,摹古者专取古拓重刻,多世间稀有之本。全集二十二种,有咸丰三年(1853)自序,及卷数目录。其中《

  • 赵饴山全集

    五种,三十七卷。清赵执信(1662-1744)撰。赵执信字伸符,号秋谷,又号饴山,山东益都人。康熙年间进士,曾任山西乡试正考官、右赞善。因于“国丧”期间观演《长生殿》被革职。其全集五种为《饴山诗集》二

  • 盐铁论考证

    一卷。清张敦仁撰。张敦仁认为《盐铁论》自明嘉庆中为张之象所乱,卷次割裂,字句错谬颇多。顾广圻得宏治十四年江阴令新涂祯依嘉泰壬戌本所刻,因取淦本重雕于江宁,撰考证一卷,附其后。考证之处,颇见精义。如《力

  • 注疏琐语

    四卷。清沈淑(详见《陆氏经典异文辑》)撰。卷一是《易》、《书》、《诗》,卷二是《礼记》、《周礼》、《仪礼》,卷三是《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卷四是《孝经》、《尔雅》、《论语》、《庄子》。题名“

  • 复堂文续

    五卷。清谭献(1832-1901撰。谭献生平详见《复堂文集》辞目)撰,谭献辞官之后,精力大半精研子部书籍,其校勘董仲舒文、《淮南子》等书尤见功力,发前人所未发,见众人之所忽,有继往开来之功。其文续得乃

  • 历代名臣奏议

    三百五十卷。明永乐十四年(1416)黄淮、杨士奇等奉敕编。黄淮(1367-1449)明浙江永嘉(今温州市)人,字宗豫,洪武进士,授中书舍人。成祖即位,召时称旨,引为顾问。永乐二年(1404),入直文渊

  • 说文解字略例

    一卷。清高学瀛(生卒年不详)撰。学瀛广东番禺人,同治二年(1863)进士。是书系专释《说文》体例之作。所举大例有八:一曰建首,二曰本义,三曰辨形,四曰采音,五曰引经,六曰别说,七曰互见,八曰通训。每一

  • 增节音注资治通鉴

    一百二十卷。宋陆唐老编。唐老,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淳熙中进士第一,故此书亦称《陆状元通鉴》。书中内容皆于《资治通鉴》内抄其可备科举策论之用者,间有音注。然浅陋颇甚,亦寥寥不详。首有总例言其大旨,学者

  • 糖霜谱

    一卷。宋王灼撰。王灼,字海叔,号颐堂,遂宁(今四川遂宁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绍兴年间曾为幕官。著作除《糖霜谱》外,还有《碧鸡漫志》。《糖霜谱》分为七篇,只有首篇题名为:原委第一,第二篇以下皆无标

  • 读孝经日记

    一卷。清潘任(详见《郑注孝经考证》)撰。该书所记至五孝章而止,未竟全书。所援据古义,非常详尽完备。主要观点有:(1)断定孝经为孔子作;(2)断定郑氏解确为康成(即郑玄)作;(3)认为孝经古有章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