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考工记辨证

考工记辨证

三卷。陈衍(1856-1937)撰。陈衍字叔伊,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著述甚多,辑有《福建通志》诸书。陈氏自序称:“窃谓郑君(玄)惟未精于算,故注《考工记》如轸与轐之类,间有误者。贾(公彦)疏又多失郑旨,郑误因以滋多。我(清)朝经师辈起,群然訾警之,然未之深思而遽不以为然,有不尽为高密诤臣者。”陈氏有感于此,乃作是书。书凡三卷,卷一自“坐而论道”至“龟蛇四游”,辨证二十二条;卷二自“筑氏为削”至“参分其羽,以设其刃”,辨证二十八条;卷三自“赢者”至“挚必中”,辨证二十余条。其中既有辨证郑注者,又有辨证贾疏者,更有辨证清儒诸家之说者。辨证郑注者,如“以其围之阞”一条,谓郑注“阞,三分之一”不如仍读如“祭”之“仂”,“丧用三年”之“阞”;辨证清儒诸家之说者,如“谓之牙围”一条,驳阮元《车制图解》,谓“(考工)记中言围而非圜者无数”,辨阮言“围者,皆指牙围言之”为误。又如“为皋鼓长寻有四尺”一条,驳程瑶田《考工创物小记》言“郑误以为鼖鼓亦三正”,谓“注中‘围与鼖鼓同以馨折为异’作一句读,非谓中围与鼖鼓同十六尺”,并驳程不得谓微磬非磬折。陈氏之说,偶有创解。如“軓前十尺”一条,谓“注实为軓字,不得的解”,引《诗·匏有苦叶》毛传,“由辀以上为軓”,谓“辀以上则是前轸,而非式前之板。”陈氏征引繁博,然引及俞樾《群经平议》,而不及孙诒让《周礼正义》,则不得其解。总之,此书申郑者多,而驳贾及清儒之说不少,考据亦有根底。有光绪间石遗室刊本、民国刊本。

猜你喜欢

  • 桑植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周来贺修,卢元勋纂。周来贺字德生,江西南丰人,曾任桑植县知县。桑植县志创自乾隆十三年(1748)知县马奎,其稿无存。乾隆二十年(1755)知县钟人文续之,乾隆二十九年(1764)知县顾

  • 筠溪集

    二十四卷。宋李弥逊(1085-1153)撰。李弥逊,字似之,连江(今福建连江县)人。居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大观三年(1109)上舍第一,调单州司户。累迁起居郎,以封事剀切,贬知庐山县,历知饶州,

  • 广名将传

    二十卷。明黄道周(1585-1646)注断。黄道周,字幼平,号石斋,漳浦(今属福建)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为经筵展书官。崇祯时,因言时事屡遭贬官。北京失陷后,又辅政南明福王,

  • 金石学录

    四卷。清李遇孙撰。李遇孙(约1771-1845),字金澜,浙江嘉兴人。嘉庆六年(1801)优贡生。处州(今属浙江)府学训导。有《尚书隶古定释》等著作。此书录周、秦以来历汉、魏、六朝、唐、宋、元、明至于

  • 书学会编

    四卷。明黄瑜撰。黄瑜字廷美,生卒年不详,只知其为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生活于景泰、天顺年间,曾于天顺六年官肇庆府知府。需要说明的是,明代另有一黄瑜,亦字廷美,同为景泰、天顺年间人,为黄佐之祖,有《

  • 订伪杂录

    十卷。清胡鸣玉(生卒年不详)撰。胡鸣玉字廷佩,号吟鸥,青浦(今上海市青浦县)人。岁贡生,乾隆荐举博学鸿词。《订伪杂录》一书皆为考订音韵文字之文,大都采集诸家之说,参以己意。如“神女赋”一条,考订玉字王

  • 南华真经新传

    二十卷。宋王雱(1044-1076)撰。王雱字元泽,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人,王安石之子。王雱博学多识,不到二十岁就已著书数万言。治平四年(1067)举进士,熙宁四年(1071)任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

  • 涟漪堂稿

    二卷。清沈峻曾(约1670前后在世)撰。沈峻曾,字窳庵,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十一年(1654)副榜贡生。有《涟漪堂遗稿》。是集凡二卷。为晋安林云铭所选定。上卷为杂文,下卷为诗。

  • 奉使稿

    无卷数。明朱之蕃(约1610年前后在世)撰。朱之蕃,字元介,号兰嵎,山东茌平人。生卒年不详。南京锦衣卫籍。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第一。官至吏部右侍郎。著有《使朝鲜稿》、《南运杂著》等。是稿为之

  • 贲园书库目录辑略

    一卷。张森楷批。张森楷,生平不详,字石亲,籍四川合州。成都严氏曾编有《贲园书库目录》,张氏因之作《分类法》,述其所见而成此书,可作为图书分类之书看待,对子目划分提出了独到见解。有民国十四年(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