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见素文集

见素文集

二十八卷。《奏疏》七卷。《续集》十二卷。明林俊(1452-1527)撰。林俊,字待用,号见素,莆田(今属福建)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李东阳亟称之,谓其“当以文名世”,官至刑部尚书。林俊为官清廉忠勇,他抚江右,则抗逆臣,抚西蜀,则平巨寇,是弘治、正德年间的名臣。遭贬再起之后,仍不畏权势,公平持正。著有《见素西征集》。其文集初刻于正德元年(1506),集前有张羽序。嘉靖十五年(1536)除新刊刻文集外,又增刻续集,多为林俊晚年所作诗文。但文集、续集两版俱毁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该集为万历十三年(1585)林俊之孙林则祖、林大黼所刊刻。包括文集二十八卷、奏疏七卷、续集十二卷,由于其孙未见到诗集刻本,故本集也未收入林俊的诗集。林俊为文,体裁风格不一,大都奇崛博奥,不沿袭台阁之风。其奏议分两曹、外台、西征、起辅、新政、秋台六稿,无不委曲详尽,通达事机,平生经略,可见其大概。其诗多学山谷、后山两家,隐涩之词颇多,但风格却能远俗。杨一清曾评论说:“见素诗宗子美,晚乃出入黄山谷、陈无己间。初视之,若有隐涩语,久而咀嚼,悠然有余味焉。”该集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白斋竹里集

    七卷。明张琦(约1512前后在世)撰。张琦,字启玉,号白斋,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人,生卒年不详。明弘治十二年(1498)进士,知兴化府,升本司布政使参政。著有《白斋竹里集》。是集共七卷,前有琦自序,称

  • 养一斋诗话

    十卷。清潘德舆(1785-1839)撰。潘德舆,字彦辅,号四农。山阳(今江苏淮安)人。道光八年(1828)举人。后选为安徽候补知县,未赴。著有《养一斋集》、《养一斋诗话》等。《养一斋诗话》是其论诗著作

  • 疏香阁遗录

    四卷。清叶德辉(见《周礼郑注正字考》编辑。该书记其祖姑小鸾遗事,并传记题咏之作。小鸾字环章,又字瑶期,吴江人,天寥叶绍袁之季女,生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年十七而逝。绍袁曾隐居浮屠,与其妻及子

  • 忠贞集

    十卷。清范承谟(1624-1676)撰。范承谟,字觐公,号螺山,汉军镶黄旗(一作奉天辽阳,今属辽宁辽阳)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选庶吉士,授弘文院编修,官至浙闽总督。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

  • 西宁县志

    十二卷,清李玉熔纂修。李玉熔,江南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康熙六年(1667)进士,五十二年(1718)任知县。县志创始于明万历十四年县令林致礼,二十年县令以之付梓。康熙四年(1665)、十一年、二十六

  • 华夷花木鸟兽珍玩考

    十卷。明慎懋官(生卒年不详)撰。慎懋官,字汝学,湖州(今属浙江省)人。此书有“花木考”六卷、“鸟兽考”一卷、“珍玩考”一卷、“续考”二卷。体例芜杂,或剽取旧说,或参以己语,或标出典,或不标出典,真伪杂

  • 读书工程

    见《读书分年日程》。

  • 黄帝内经明堂

    残本一卷。隋杨上善(详见《黄帝内经太素》)撰注。据《唐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明堂类成》十三卷,杨上善撰注,而宋以后即不见著录,散佚已久,更在《黄帝内经太素》之前。日本有传抄残本一卷,其卷首无“类成

  • 唐宋八大家文抄

    一百六十四卷。明茅坤(1512-1601)编。茅坤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属浙江吴兴)人。嘉靖进士,官至广西兵备佥事。古文功力尤深,又喜欢谈兵。尤其是他刻意模仿司马迁、欧阳修文体,最推崇唐顺之。迁大名

  • 济南先生师友谈记

    见《师友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