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论语稽求篇

论语稽求篇

七卷。清毛奇龄(1623-1713)撰。毛奇龄字大可,一字齐于,号初晴,又号西河,清经学家、文学家,浙江萧山人。曾任翰林院检讨、明史馆纂修官。学识渊博,贯通群经。其治经重在以经解经,而不自立己说,以此经质诸彼经,无可索解之时,方取汉、唐、宋诸儒之说以解之,其中又重汉儒不重宋儒。于朱子攻击颇力,认为宋人依归道学,实非圣学。毛氏学问淹博,然而喜标新立异,于前人多有非诋,自己考据失实之处亦甚多,因而屡遭后人非议。著述甚丰,计有《推易始末》、《仲氏易》、《河图洛书原舛编》、《太极图说遗议》、《春秋毛诗传》、《春秋属辞比事记》、《乐本解说》、《古今通韵》等十余种。本书是作者专为驳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而作。他在《自序》中说:“今之习《论语》者未尝于新旧两注有所窥见,一遇引经辄墨守《章句》,以为功令所在,不可逾越。是徒以一时肄业之故而反欲废千圣百王之所说,不可也。”因而辑《鲁论》所记者汇为七卷,名曰“稽求”,取考稽以求义类之真者之义。毛氏书中旁征博引,罗列资料颇为宏富,于礼仪、军制、方名、家教、文体、词例,无不反复推勘,以证朱注之讹,而申己论之确。但他恃学好辨,难免有牵强附会、推求不当之处。李慈铭《桃花圣解庵日记》云:“此书佳处固多,然……臆造典故,绝无依据。……此等恃其博辨,疑误后人,不可以不正。”周中孚、全祖望、梁启超等对毛氏也有类似的批评。

猜你喜欢

  • 九烟先生遗集

    六卷。明黄周星(1611-1680)撰。黄周星,字景明,号景虞,别号九烟,湘潭(今属湖南)人。崇祯年间进士,官户部主事,著有《夏为堂别集》、《刍狗斋集》、《三字经》等书,多散佚。是集凡六卷。前有芥庵和

  • 国史唯疑

    十二卷。明黄景昉(生卒年不详)撰。黄景昉,字太昉,号东崖,晋江人。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由庶吉士历官庶子、直日讲,掌翰林院。崇祯朝任大学士,后罢官。唐王时起原官,不久即离去,国变后十数年而卒。生

  • 春秋词命

    三卷。旧本题明王鏊(1450-1524)撰,王彻注。王鏊字济之,号震泽,江苏吴江人。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历官吏部侍郎。著有《史余》等。王彻自署上海松江人,生平始末未详。是书杂采《左传》所载应对

  • 儒函数类

    六十二卷。明汪宗姬(生卒年不详)撰。汪宗姬字肇郃。此书在《明史·艺文志》中作《儒数类函》,约刊本之误。书中所录故实皆以数统计,自一至万。书之体例冗杂。

  • 姚江逸诗

    十五卷。清黄宗羲(1610-1695)编。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馀姚(今浙江余姚)人。父尊素,以忠直死于魏阉之难,宗羲具疏讼冤。思宗叹为忠义孤儿,使归。益肆力于学,尽发家藏书读之,不足,复借抄之。受业

  • 今文尚书经说考

    三十二卷。清陈乔枞撰。陈乔枞(1809-1869年)字朴园,福建侯官(今福建省闽侯县)人,清代经学家,陈寿祺之子。道光五年举人,官至江西临江、抚州知府。陈乔枞传其父亲辑佚之学,续成《今文尚书经说考》、

  • 效颦集

    三卷。明赵弼(约1445年前后在世)撰。赵弼,字辅之,号雪航,南平人。曾任汉阳儒学教谕。生卒年均不详,生平亦不详。弼博学多识,尤精于易。著有《效颦集》三卷和《雪航肤见》十卷,并传于世。《效颦集》系仿宋

  • 尽言集

    十三卷。宋刘安世撰。刘安世(1048-1125),北宋大名(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人。字器之,世称元城先生。熙宁进士。历任左谏议大夫、宝文阁侍制。刘安世为人忠孝正直,弹击权贵,尽言不讳且语辞激切,被称为

  • 孟子附记

    二卷。清翁方纲(详见《论语附记》)撰。《孟子附记》为方纲所撰诸经附记之一,大旨尊朱熹处多,订朱熹处少;征引他说多,独出心裁者少;所作论断,多在语脉文势之间,很少涉及义理考据。“附记”除订正朱子说偶有自

  • 丧服要记注

    一卷。明谢徽撰,清马国翰辑。徽生卒年不详,字玄懿,一作元逸,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应诏修《元史》,辞归,改吏部郎中,再起国子助教卒。徽博学工诗文,与高启齐名。著有《兰庭集》八卷。注贺循《丧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