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卷。宋许翰(?-1133)撰。许翰,字崧老,拱州襄邑(今河南西华县)人。元祐三年(1088)进士。徽宗钦宗时,为给事中,同知枢密院。高宗即位,召为尚书右丞,兼权门下侍郎。极力求去,以资政殿大学士提
五卷。宋罗公升(生卒年不详)撰。罗公升字时翁,江西永丰人。大父开礼,从文天祥勤王。兵败被执,不食死。公升因军功授本邑尉。此集首载赋一篇。以下各体分编,而每体之中分《无名集》、《还山稿》、《抗尘集》、《
见《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四卷。清龚在升(生卒年不详)撰。龚在升字闻园,顺治十六年进士。官苏州府推官。此书分类编纂,为科举对策之用。中间附加一些议论。
五卷。明王九思(1468-1551)撰。九思字敬夫,号渼陂,陕西鄠县(今户县)人。弘治九年(1497)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九思酷好音律,曾倾资购乐工,学琵琶,得其神解。与李梦阳、何景明等齐名,后人
见《周易参同契发挥》附。
六卷。清郑杲(1852-1900)著。郑呆字东甫,一作东文。直隶迁安(今属河北省)人。光绪进士,授刑部主事,后迁员外郎。曾主讲泺源书院。于学以读经为主,旁及朝章国故,深研《春秋》,此书凡六卷,分为《春
三卷。清孙诒让撰。参见《名原》。是书从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中选取十四器,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中选取三十器,吴荣光《筠清馆金石录》中选取二十二器,计六十六器,照录各器原文,分析文字的偏旁
七卷。明赵宦光撰。参见《说文长笺》。此书与《说文长笺》合刻,本为一书。以许氏叙内释六书之义者分为前六卷之首,以下备列班固、卫恒、贾公彦、徐锴、张有、郑樵、戴侗、杨桓、刘秦、余谦、周伯琦、赵古则、王应电
五卷。续录二卷。南宋柴望(生卒年不详)撰。柴望字仲山,江山(今属浙江省)人。曾官太学上舍,除中书。淳玦六年(丙午,1246)正旦日蚀,因上《丙丁龟鉴》,犯忌入狱,不久释归,景炎二年(1277)荐授迪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