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岳全传

说岳全传

二十卷八十回。清钱彩编次,金丰增订。钱彩字锦文,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金丰字大有,福建永福人。二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据有关资料推测,钱、金二人约生活在清雍正、乾隆年间。《说岳全传》全称《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为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主要叙述宋代岳飞及其将士抗金的故事。早在南宋末年,岳飞故事就成为说话人的题材,元、明均有杂剧演其故事。明代还出现了熊大木《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以岳飞故事为题材的小说。《说岳全传》即在此基础上创作的。金丰在序中云:“从来创说者,不宜尽出于虚,而亦不必尽由于实。苟事事皆虚,则过于诞妄,而无以服考古之心;事事忠实,则失于平庸,而无以动一时之听。”这是钱彩创作这部历史小说的原则。在此原则之下,《说岳全传》对历史典籍和《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的原有故事情节,作了重新组织安排。突出岳飞的中心地位,把韩世忠、刘光世等将领的活动安排为岳飞活动的从属或陪衬,凡与岳飞无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人物情节,则一概舍弃不取。即使承袭《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的部分,也在文字上重新加工,更为细致生动,实际是一次再创作。该书以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历史动荡为背景,描写金兵入侵之时宋朝以岳飞为代表的一批主战将领保卫国家、抵御强敌的英勇战斗,同时对比揭露了以秦桧为代表的民族败类破坏抗金大业、卖国求荣、陷害忠良的丑行,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情绪,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中心人物岳飞的形象塑造十分成功,他不忘国耻,立志“精忠报国”,一生为抗金事业艰苦奋斗,拼杀疆场,还要防范朝廷投降派的阻挠暗算,既大智大勇又忍辱负重,最后屈死于风波亭,悲壮慷慨,千百年来为人景仰。牛皋、宗泽、杨再兴、高宠、梁红玉、王佐等形象也十分鲜明,各有感人之处。但因过于强化岳飞的忠义,赞扬他的愚忠,则显示了作者受封建正统观念的局限。至于将北宋灭亡、南宋偏安、秦桧害死岳飞等历史大事归于天数报应,诉诸荒诞迷信,则不足取。总的来说,该书是写岳飞英雄故事的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影响很大,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有清康熙间金氏余庆堂刻本,清大文堂刻本,清同治庚午(1870)木刻本。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据庚午本铅印。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5年重新排印。1979年、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排印出版。

猜你喜欢

  • 余言

    二卷 明徐三重撰。徐三重,生卒年不详。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字伯同,万历五年(1577年)举进士,官刑部主事,三年后,因病辞官回乡,居家四十余年。三重自幼好学,嘉言懿行,乡里人皆奉为楷模,其著作有

  • 陋巷志

    八卷。明吕兆祥撰。吕兆祥,明末人,详见《宗圣志》条。《陋巷志》记录有关颜回的事迹,取颜回所居陋巷而名。陋巷相传在曲阜孔庙东北,旧无记载,至明正德年间(1506-1521)陈镐始为作志,万历年间(157

  • 新修仁寿县志

    八卷,清马百龄修,魏崧纂。马百龄,陕西咸宁人,曾任仁寿县知县。魏崧,湖南新化人,进士。仁寿县修志之事,始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县令姚令仪,然事未成而姚令离调。又十余年后,县令李太初重议纂修事,于嘉

  • 十三经心畲

    二十二卷。清陶起庠(生卒年不详)撰。起庠字谨之,湖北广济(今广济县)人,陶大眉之子。乾隆己亥举人,任安陆教谕,作养人才,颇多善政。起庠天性纯笃,孝敬父母,以诚待人。尝虑近世学者徒务记览,为辞章不深求古

  • 诸葛忠武书

    十卷。杨时伟(生卒不详)撰。杨时伟,时末人。生平事迹及里籍均不详。著有《正韵笺》、《春秋编年举要》等。杨时伟认为王士骥所编《武侯全书》芜杂不精,于是另编《诸葛忠武书》,保存了《武侯全书》中的“连吴、南

  • 诸经品节

    二十卷。明杨起元(详见《证学编》条)编。杨起元删纂道、释二家之书,汇而成帙,共二十卷。其中道家有《阴符经》、《道德经》、《南华经》、《太元经》、《文始经》、《洞古经》、《大通经》、《定观经》、《玉枢经

  • 铁龛诗草初集

    一卷。《二集》一卷。清王永江(生卒年不详)撰。王永江字岷源,奉天金州(今属辽宁)人。诸生,官至奉天省长。是书大都感时愤世,托物见志之作,各体皆备,而五古尤胜。初集中《杂诗》七首,《咏怀》二十一首,七言

  • 尚书偶记

    一卷。清汪德钺撰。此为汪德钺读《尚书》时偶有所感辄形诸笔端,最终合为一卷以成本书。虽为信手拈来,其中仍不乏妙论。比如汪氏根据《尚书》中对人的称谓来论二典,谓“格于文祖”以前称舜,到了“十有二牧”之后,

  • 宛委别藏

    一百六十种,一千七百卷。清阮元(1764-1849)编辑。阮元字伯元,号云台,江苏仪征(今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嘉庆、道光年间,历任户、兵、工部侍郎,浙、闽、赣诸省巡抚,两广、云贵总督。后为

  • 四书稗疏

    二卷。清王夫之(详见《四书考异》)撰。是书《四库总目》不存。书中“壹是”一条,谓壹即专壹,壹是犹舍专此,对齐治平而言。“三年之丧”一条,谓三年之丧非即父母之丧,《春秋传》王一岁而有三年之丧二焉,谓后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