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字原 六书正讹

说文字原 六书正讹

共六卷(《说文字原》一卷,《六书正讹》五卷)。元周伯琦(1298-1369)撰。伯琦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历官浙西肃政廉访使,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拜资政大夫,江浙行省左丞。博学工文章,尤以篆隶真草闻名,著此二书。《四库提要》说:“大抵伯琦此二书,推衍《说文》者半,参以己见者亦半,瑕瑜互见,通蔽相仿,不及张有《复古编》之精密,亦不至杨桓《六书统》之糅杂。”周氏《说文字原自序》云:“先君汝南公(周应极)研精书学,余四十年,尝谓许氏之书,虽经李阳冰、徐铉锴辈训释,犹恨牵于师传,不能正其错简,强为凿说,紊然无叙,遂使学者昧于本原,六书大义郁而不彰;苟非更定,何以垂世?伯琦暇承有年,忘失是惧,缅惟画卦造书之义,参以历代诸家之说,质以家庭所闻,未敢厘其全书,且以文字五百四十定其次叙,撰述赞语以著其说。复者删之,缺者补之,点画音训之讹者正之。字系于文,犹子之随母也。分为十又二章,以应十又二月之象,疏六书于下,于是许氏之学,渐有可考,不待翻其全书而思过半矣。”按,周氏增补十七部:廿、、、、、、、、、、、、母、尢、;删削17部:飛、儿、、凶、、矛、辛、豈、鼓、臼、有、、蓐、、、、;改变其字四部:“皕”作“百”,“箕”作“其”,“危”作“厃”,“雲”作“云”。由上述可见,《说文字原》是研究偏旁学之作。近人丁福保批评周氏“多采戴侗说以訾议许氏”,其说”诞谩叵信,视同戏剧”(《说文诂林自叙》),而姚孝遂不以为然,认为“敢于对旧说提出怀疑,根据小篆以前的古文字形体以探求古文字的本源”,“其见识是卓越的”(见《许慎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81年版)。《六书正讹》是正字之书,以《礼部韵略》二百零六韵分隶诸字,以小篆为主,先注造字之义,再以隶作某、俗作某辨别于下,大体与张有《复古编》相同。但论者认为不如《复古编》。《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收此二书,《六书正讹》附于《说文字原》后。《说文字原》有《吉石盦丛书》本。

猜你喜欢

  • 集解孝经

    一卷。晋谢万撰。清马国翰编辑。谢万字万石,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官至散骑常侍,为谢安之弟。隋《经籍志》载:“《集解孝经》一卷,谢万注”,唐志则只载谢万注,不云集解,卷数相同。邢昺正义引四节,马国

  • 春秋内事

    不分卷。无名氏撰,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条)辑。此书不见《隋书·经籍志》及《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亡佚已久,称引者少。黄奭从《太平御览》等书辑得十条。考其所载,大多论述自天地开辟以

  • 江上草堂诗集

    不分卷。清清瑞撰。生卒年未详。清瑞字斋山。蒙古驻防旗人。补镇江府学生员,年逾二十,即弃举子业,专习古文词,尤肆力于诗。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人犯镇江,下令访知名士。众首以瑞对,随以礼延至兵舰,瑞

  • 婆数槃豆法师传

    一卷。陈代三藏法师真谛(499-569)译。真谛,梵文音译为“波罗末陀”,亦名“拘罗那陀”,又译为“拘那罗陀”,意译为“亲依”。为南朝梁、陈时代僧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印度优禅尼国人,后到扶南(

  • 泗虹合志

    十九卷。清方瑞兰修,江殿扬、许湘甲纂。方瑞兰,字子征,河南禹州人,光绪九年(1883)来任泗州知州。泗志始于明景泰间,学正王庄始创修之。至弘治间,州守汪应轸为之续修。迄于清代,康熙三十七年,州守莫之翰

  • 梅里志

    十八卷。清杨谦纂、李富孙补辑、余弼续补。杨谦,字未孩。嘉庆五年(1800),郡守伊小尹师以郡志久未纂修,延邑人士共事编辑。聘李富孙、李文朴分纂之,时设局于鸳湖书院,朝夕商榷。得悉杨文朴先人杨谦纂有《梅

  • 东谷赘言

    二卷。明敖英(详见《慎言集训》条)撰。敖英在自序中说:“古者士大夫老而明农,日坐里门以训其乡之子弟。予往时奔走名途,窃有此志焉。及得请东归,已成勃窣翁矣。里门之役莫偿初志,乃闭关习静,以送残龄。门生故

  • 此庵语录

    十卷。清胡统虞(生卒年不详)撰。胡统虞字孝绪,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中进士。入清,官至国子监祭酒。他潜心理学,通熟兵法。著有《兵法三家摄要》、《明善堂集》等书。此书前二卷为《成

  • 南唐书

    ①三十卷。宋马令撰。马令是江苏宜兴人。陈振孙在《书录解题》中记载马令曾有自序称祖父为太博元康,世家金陵,多知南唐故事,故辑成《南唐书》。但该自序后佚失不见。《南唐书》首为《先主书》一卷、《嗣主书》三卷

  • 郋园小学四种

    二十二卷。叶德辉(1864-1927)撰,叶德辉字焕彬,亦称奂彬,又字奂份,号直山,又号渲水,别号郋园。湖南湘潭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授吏部主事。次年返乡里,从事著述,广罗群籍,于目录校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