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书分年日程

读书分年日程

三卷。元程端礼(1271-1345)撰。程端礼字敬叔,学者称畏斋先生,鄞县(今属浙江)人。初任建平、建德两县教谕,历稼轩、江东两书院山长,后又任铅山州学教谕,以台州教授致仕。他受学于史蒙卿,其学以朱子明体达用为宗。此书皆据辅汉卿所集朱子读书法修成,史称《读书工程》。前有《自序》、《清仪封张伯行原序》、《附录》二条,后有《自跋》和康熙当湖陆陇其跋。此书卷首为《纲领》,录有《白鹿洞书院教条》、《程薰二先生学则》、《西山真先生教子斋规》。又考朱子读书法六条:一曰居敬持志;二曰循序渐进;三曰熟读精思;四曰虚心涵泳;五曰切己体察;六曰著紧用力。他本其法而推广。书中详细地叙述了每年月日的读书内容、次序和方法。他依据年龄将青少年的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八岁前为启蒙教育阶段,学习程若庸的《性理字训》,佐以《朱子童蒙须知》,要日读字训三五段。八岁至十五岁为小学教育阶段,要先读《小学》,根据日力性资日读一二百字,渐增至六七百字,必须看读百遍,背读百遍。然后以次学习《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孝经》、《易》、《书》、《诗》、《仪礼》、《礼记》、《周礼》、《春秋》、三传,要求每细段看读百遍,背读百遍。十五岁以后为成人教育,依朱子读书法,学习《四书集注》,要用三四年的时间,昼夜专治。然后读史,重点看《资治通鉴》,两汉以前参看《史记》、《汉书》,唐代参看《唐书》、《唐鉴》。读史要分项详看考究,如当时君臣心德的的明暗,治道的得失,纪纲的修废,制度的因革,国本的虚实,君子小人的进退,刑赏的当滥,国用的奢俭,税敛的轻重,兵力的强弱,民生的体戚,风俗的厚薄,等等。读史之后,再读韩愈的文章,主要读议论和叙事两种体裁的文章。然后读《楚辞》。最后用二三年的时间专力学文,学作文要知篇法、章法、句法、字法,并且要看柳宗元、欧阳修等名家的文章。各个学习阶段的读书程限虽有不同,但皆以朱熹读书法六条为纲领。此书旧时颇受重视,儒学家称此书本末不遗,工夫有序。由此书可观旧时家塾读书法的梗概,对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史有参考价值。有《四库全书》本,《当归草堂丛书》本,《正谊堂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蒙兀儿史记

    一百六十卷,现存一百四十六卷。清末屠寄(1856-1921)撰。寄字敬山,自号结宦主人。进士。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黑龙江舆图局总办,致力于元史研究,积二十余年精力撰成此书。采用正史体,分纪、传、

  • 琵琶行传奇

    一卷。清赵琴斋(生卒年不详)撰。琴斋乃字,名不详,连城(今属福建)人。据乾隆五十一年(1786)作者自序及其弟赵继曾卷末跋文和题词,知其兄弟二人同寓九江,怀才不遇,相对愁苦,作曲以自况。杂剧《琵琶行》

  • 乐经元义

    八卷。明刘濂撰。刘濂有《易象解》已著录。该书第一卷为《律吕篇》,以后依次是《八音篇》、《万舞篇》、《古诗音调篇》、《微言篇》。其论律吕,专驳《乐记》和《周礼·大司乐》;其论音调,认为《诗经》三百篇中宫

  • 澂景堂史测

    十四卷,清施鸿撰。施鸿字则威,邵武(今福建邵武县西)人。康熙年间由岁贡生官至奉天府经历。《澂景堂史测》选取《通鉴》中从晋代到隋代的事迹,分别一一予以评论,一共有一百七十七则。在书前自序中作者解释了为什

  • 石经考辨

    二卷(原刻本)。清冯世瀛撰。世瀛字壶川,别号雪樵,又自称殊无味斋主人。四川人。著有《雪樵经解》、《耕余琐录》诸书。此书卷首略述撰辑缘起。对于历代所刻石经,此书分为汉、魏、晋、北魏、唐、后蜀、北宋国子监

  • 皇极经世

    见《皇极经世书》。

  • 朱邦宪集

    十卷。明朱察卿(约1561年前后在世)撰。朱察卿,字邦宪。上海人,生卒年不详。福州知府朱豹之子。据王兆云《词林人物考》,可知朱姓为上海著姓,世传经学。邦宪自晳飘髯,善谈笑,而特好饮。其性格任侠豪迈。隆

  • 池北偶谈

    二十六卷。清王士祯(见《古欢录》)撰。因士祯有书数千卷庋置宅西一池之北,故取白居易“池北书库”之意,以名此书。又因书库旁有石帆亭,常与宾客聚谈亭中,由儿辈纪录整理,编次而成是书,故亦名《石帆亭纪谈》。

  • 近思续录

    四卷。清代刘源渌(1619-1700)撰。刘源渌字昆石,号直斋,安邱(今属山东)人,倡导程朱理学。此书根据朱熹《近思录》中类目,摘录朱熹著述《或问》、《语类》、《朱子文集》中有关内容分别编入而成,所以

  • 记大同武州山石窟寺

    一卷。近人陈垣(1880-1971)撰。陈垣,字援庵,广东新会人。对火袄、摩尼、佛、道、天主等宗教,以及元史、年代学,校勘,辑佚,史讳等方面,均有开创性的成就。著述颇丰。有关佛教方面的著述,主要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