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书录

读书录

十一卷,《续读书录》十二卷。明薛瑄(1389-1464)撰。薛瑄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属山西)人。少时从父读《四书》、《五经》。及长,师事魏希文、范汝舟。永乐十九年(1421)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大理寺卿、礼部右侍郎、翰林院学士等职。时权臣石亨当朝,他托病致仕,居家八年,从学者甚众。其学以周敦颐、二程、朱熹之学为本,并力图在某些方面为朱学补苴圆融。著有《薛文清公全集》等书。他自称受张载“心中有所开,即便札记,不思则还塞之矣”(《读书录》卷一)一语启发,每读书有所心得,随即笔录之,积二十余年终汇成《读书录》,后又陆续所录编成《续读书录》。书中主要论述性理之学,少则数字,多则十几字,上百字。他认为,太极即理,合天地万物之理,言之万物统体一太极,就天地万物而言一物各具一太极。太极动而生阳,但动之前又是静,所以动静无端,阴阳无始。理在气中,二者不可分先后,一时俱有,既无无气之理,也无无理之气。关于太极和理的论述最后落在性上,认为性天地的本质,太极只是一个性字。性也是伦理纲常的核心,求道问学的目的在于“复性”。社会观方面,他在书中提出,法是因天理顺人情而为之防范的禁制,应当以公平正大之心制其轻重,不可因一时的喜怒而立法;用人当取其长而舍其短,若求备于一人则世无可用之才;为政当以公平正大,是非毁誉皆所不虑,如果曲徇人情,则失公正之体,非君子之道。此书所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并兼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故深受理学家推重,被视为明代理学的重要著作之一,与胡居仁的《居业录》并称。弘治(1488-1505)中,给事中杨谦曾上疏,请将此书列于国学,供六馆诸生学习。因此书非成于一时,内容不免有重复之处。万历(1573-1620)中,侯鹤龄重加编辑,名《读书全录》,然删减不当有失薛瑄原意。万历四十二年(1614),张氏又据侯氏本编为《读书录类编》刊行,明人将此书与胡居仁《居业录》、罗钦顺《困知记》合刊、称《三先生语录》,有《四库全书》本,《金声玉振》本。

猜你喜欢

  • 五经蠡测

    六卷。明蒋悌生(生卒年月不详)撰。悌生字仁叔,福宁州(今福建霞浦)人,洪武初举明经,任本州训导。此书乃作者为避元末战乱,潜遁蓝田深谷中修研经籍,时有所得,辄笔录而成。内容包括《周易》、《尚书》、《毛诗

  • 灵棋本章正经

    见《灵棋经》。

  • 大学义疏

    一卷。日本西师意撰。师意号金城子。致力于圣贤之学,又博通新学。此书大意,以为圣教可崇,躬行之才能知其真旨,然不可不喻以时势。西方人解释耶稣经卷,多参考实学新理,故布教少有滞疑,故认为说古以不遗新为宗旨

  • 礼器释名

    十八卷。桑宣撰。桑宣生卒年及事迹不详。《礼器释名》一书仿刘熙《释名》以声训释物名的方式解释礼器的命名,主要采用《释名》的训释兼采汉唐训诂材料,分门别类,十八卷内容分别是:一瑞贽、二冠冕、三服饰、四环佩

  • 春秋传

    ① 二十卷。叶梦得(1077-1148)撰。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居士,原籍吴县(今属江苏),居住乌程(今浙江吴兴),宋代著名文学家、经学家。哲宗绍圣进士。徽宗时官至翰林学士,数上书极论时事。南宋高宗初

  • 士翼

    四卷。明崔铣(1478-1541)撰,崔铣字子钟,一字仲凫,号后渠,又号洹野,安阳(今属河南)人。弘治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因忤宦官刘瑾,出为南京稽勋主事。瑾败、召还翰林,晋侍读。后任南京国子祭酒,

  • 周易揆

    十二卷。明钱士升(?-1651)撰。士升字抑之,浙江嘉善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第一,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事迹附见《明史·钱龙锡传》。该书用注疏本,杂采前人之说,断以己意。许誉卿为之作《序》云:

  • 史略详注补遗大成

    十卷。明李纪撰。李纪字大正,金谿人。元人曾先之撰《十八史略》,止于宋代;明初临川(今属江西)梁孟寅增补元朝史事,名《十九史略》。嘉靖间(1522-1566),李纪因旧注未备,略为增补以成是编。但据其所

  • 隆平纪事

    二卷。明史册撰。史册,字义维,江苏吴江(今江苏吴江)人。隆平为明代苏州府别称。是书上卷记张士诚事迹,下卷记张士诚起事时义社十八人,张士诚三兄弟及其它忠烈志士,以及他们为张吴政权浴血奋战之事。还记叙了吴

  • 尚书故实

    一卷。李绰(生卒年不详)撰。关于李绰的生平,史书记载不详。据劳格《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十九云,绰为赵郡李氏吏部侍郎纾曾孙宽中子,字肩孟。唐昭宗曾与太常博士钱珝争内官朝服事。又,石刻《升仙庙兴功记》题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