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书敏求记

读书敏求记

四卷,清钱曾撰。钱曾(1629-1701),字遵王,号也是翁,又号贯花道人,述古主人,虞山(今江苏常熟)人,清代著名的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其父钱裔肃和族曾祖钱谦益都是藏书家,受他们的影响,钱曾自幼喜欢读书、藏书。年轻时即有志于收藏古籍,无意仕途,顺治十八年(1661)在江南奏销案中,因欠赋被革去生员。他继承了父亲遗留的藏书,得到了钱谦益的绛云楼的焚余之书,为求图书不遗余力,多方收集传抄,藏书日益增多。康熙初年,据家藏图书编成《也是园书目》、《述古堂书目》两种,后来又挑选出书中之精品撰写解题,编成《读书敏求记》。《读书敏求记》为其代表作,凡四卷,按经、史、子、集分四大类:经部分为礼乐、字学、韵书、书法、数书、小学等六类;史部分时令、器用、食经、种艺、豢养、传记、谱牒、科第、地理舆图、别志等十类;子部分杂家、农家、兵家、天文、五行、六壬、太乙、奇门、历法、卜筮、星命、相法、宅经、葬书、医家、针灸、本草、伤寒、摄生、艺术、类家等二十一种;集部分诗集、总集、诗文评、词、佚文等五类,总计著录图书六百三十四种。各书均标注卷帙完阙,作者名氏,或述授受源流,或记考证评论。该书分类大体遵循传统的四部分类方法,但根据需要又有独到之处,如将“五经”合而为一,而“字学”、“韵书”、“小学”分别立目;“儒家”、“道家”、“纵横家”合而为一,而“杂家”、“农家”以下,又缕析诸名。钱曾藏书非常重视宋元刻本及旧抄本,且校书认真,因此该书所收皆珍秘精校本。作为一部解题式书目,该书继承了前人特别是宋人的书目传统,内容侧重于版本的鉴定,提出从版式、行款、字体、刀刻和纸墨的颜色,来判断雕印的年代;从祖本、子本、原版、修版,来衡定版本价值等。《读书敏求记》写成之后,仅有抄本流行。钱曾逝世后,有雍正四年(1726)吴兴赵孟升雕印本,乾隆十年(1745)嘉兴沈尚杰刻本,道光五年(1825)仪征阮福小琅嬛仙馆本及番禺潘仕成刻《海山仙馆丛书》本,1926年长洲章钰刊印校证本等。

猜你喜欢

  • 王氏博济方

    见《博济方》。

  • 萧亭诗选

    六卷。清张实居(约1661年前后在世)撰。张实居,字宾公,号萧亭,邹平(山东济南)人,生卒年不详。平生未入仕途,入清后隐居乡里,弹琴咏歌以自娱。张实居善诗,著有《萧亭诗选》。其所作古今诗超千首。乐府古

  • 音声纪元

    六卷。明吴继仕撰。继仕字公信,一字信甫,号苍舒子,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县)人。书室名熙春堂。精音律。尚著《七经图》。卷首有焦竑序及自序,自序云:“天地有阴阳、有风气、有时令、有温热凉寒,则声有平上去入

  • 籀史

    一卷 宋翟耆年撰。翟耆年,字伯寿,别号黄鹤山人,参政翟汝文之子。编修汪如藻家藏本。此书首载《宣和博古图》,其中有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二月“帝命臣耆年”这样的话,当为南宋初年所作。原本有上下两卷

  • 万历邸抄残存

    三十二册。明佚名撰。吴兴嘉业堂刘承乾藏有万历邸抄残册,自万历元年(1573)至十一年(1583),又自二十年(1592)至二十一年(1593),三十三年(1605)至三十五年(1607),四十四年(1

  • 证类本草

    三十卷。宋唐慎微(约1056-1093)撰。唐慎微,字审元,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庆县)人,后迁居成都。唐慎微出身世医之家,勤奋好学,精研本草,不愿为官,酷爱经方,为人治病,有求必应,不取酬金,唯重名方秘

  • 经学历史

    不分卷。清皮锡瑞(详见《经学通论》)撰。此书较系统地阐述了经学发展的历史。分为“经学开辟时代”、“经学流传时代”、“经学昌明时代”、“经学极盛时代”、“经学中衰时代”、“经学分立时代”、“经学统一时代

  • 徐寿臧年谱

    一卷。清徐士燕(1819-?)编。士燕字谷孙,为谱主之子。谱主徐同柏(1775-1854),字寿臧,浙江嘉兴人。同柏是张廷济之甥,又师事廷济,共治金石之学,交往颇为亲近,著有《从古堂款识学》、《焦山周

  • 御批通鉴纲目

    五十九卷,通鉴纲目前编一卷,外纪一卷,举要三卷,通鉴纲目续编二十九卷,以上诸书都是由清圣祖玄烨御批,吏部侍郎宋荦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校刊颁行的。《通鉴纲目》一书是朱熹因司马光《资治通鉴》以作纲

  • 始学篇

    一卷。吴项竣(生卒年不详)撰。近代龙璋辑。考《三国志·吴书·薛综传》载:“华疏:‘大皇帝末年,命太史令丁孚、郎中项竣始撰《吴书》,孚、竣俱非史才,其所撰作,不足纪录。”’由此知项氏曾官吴,为郎中,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