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礼记义疏
八十二卷。乾隆十三年奉敕撰。是书为《三礼义疏》之第三部。经文四十九篇,厘定为七十七卷。附载图五卷。其诠释七例亦与《周官义疏》相同。此《义疏》广采说《礼》诸家,于郊社、乐舞、裘冕、车旗、尊彝、圭鬯、燕饮、飨食以及月令内则诸名物,皆一一辩订。即诸子轶闻、百家杂说,可以参考古制者,亦详征博引,曲证旁通。其辩说则多采宋儒之说,以补郑注所未备。考证参稽,补正误漏,然亦有妄加砍削之处。有内府刊本,各省覆本。
八十二卷。乾隆十三年奉敕撰。是书为《三礼义疏》之第三部。经文四十九篇,厘定为七十七卷。附载图五卷。其诠释七例亦与《周官义疏》相同。此《义疏》广采说《礼》诸家,于郊社、乐舞、裘冕、车旗、尊彝、圭鬯、燕饮、飨食以及月令内则诸名物,皆一一辩订。即诸子轶闻、百家杂说,可以参考古制者,亦详征博引,曲证旁通。其辩说则多采宋儒之说,以补郑注所未备。考证参稽,补正误漏,然亦有妄加砍削之处。有内府刊本,各省覆本。
一卷。又称《韵学骊珠》。清沈乘麟撰。沈氏字苑宾,娄湄人。他的外甥郁仲鸣将此书介绍于周少霞。周氏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此书作的序云:“而其中分十九韵为二十一,定入声为八韵,此其识之最大者。”其韵
十八卷。英国德贞(1837-1901)撰。德贞又名德约翰、达吉恩、约翰·赫伯恩。英国伦敦会传教医师。1860年来华,1864-1867任驻华使馆医师,继雒魏林为北京英国教会医院院长。著有《中俄政教志略
十卷。北宋何薳撰。何薳大约生活在北宋哲宗、徽宗、钦宗时期,生卒年不详。何薳字子远,又称子楚,自号韩青老农,人称东都遗老,浦城(今属福建)人。博学多闻,擅长诗歌,喜好琴艺,才艺出众。见章惇、蔡京相继专权
十卷。清郭凤(1772-1840)撰。郭凤,字友桐,又字丹叔,号雪樵,浙江嘉兴人。能诗,善书画,工八分书。郭凤特好诚斋(宋杨万里)诗,朝吟夕诵,时以清新透脱之语,状摹眼前之景致。因他“沉屏思虑,独以灵
三十六卷。续志 四卷。清张金吾撰。张金吾(1787-1829),字慎旃,别字月霄,江苏常熟人。生于藏书世家,精校勘考据,二十岁即有志于藏书之业,后所藏逾八万卷,自将所藏中择取宋元旧本、明刻精本及旧钞、
六卷。附《律吕考》四卷。明李文利(生卒年不详)撰。李文利字乾遂,号雨山,莆田(今属福建)人。成化庚子(1480)举人,官至思南府教授。是书依据《吕氏春秋》黄钟长三寸九分之说,攻驳司马迁的黄钟长九寸之说
二十卷。宋吕南公(1047-1086)撰。吕南公,字次儒,建昌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宋史文苑传》称其“于书无所不读,于文不肯缀辑陈言。”熙宁中,王氏经义盛行,只有南公度不逐时好。他一试进士不中,即
一卷。明朱瞻基(1398-1435)撰。瞻基,字不详,为明仁宗朱高炽之长子。仁宗卒,遂即帝位。在位十年,政治修明,天下安定。瞻基颇善作散曲。有《御制乐府》一卷,《官箴》(已著录)等。是书存记一篇,赋一
二卷。明毛晋(1598-1659)编。毛晋原名凤苞,字子九,又一字子晋,号潜在,常熟(今属江苏常熟)人。诸生。识多博广,博览古籍。家有汲古阁,藏书数万卷,请名士校勘,世传影宋精本,多所收藏,传刻古书,
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卷首有天启(1621-1627)中田艺蘅序。中分“好爵自縻”以上为上卷,“都邑华夏”以下为下卷。每字先列楷体,注以音义,次以篆隶草诸体附之。更于篆体以下说解字形。从田序可知,是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