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道年谱
一卷。清陈溥编。陈溥字横山,为谱主之孙。谱主陈瑚(1613-1675),字言夏,号确庵,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人,入清未仕。卒私谥安道先生。陈瑚为清初著名理学家,主程朱之学,与同邑陆也仪齐名,著有《圣学入门》、《四书讲义》等。此谱记谱主修身、论道、讲学、著述等事,前有缪朝荃所补世系。有光绪十八年(1892年)吴县东仓书库刊本,光绪年间刊《东仓书库丛刻》本,1927年太仓图书馆刊本。
一卷。清陈溥编。陈溥字横山,为谱主之孙。谱主陈瑚(1613-1675),字言夏,号确庵,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人,入清未仕。卒私谥安道先生。陈瑚为清初著名理学家,主程朱之学,与同邑陆也仪齐名,著有《圣学入门》、《四书讲义》等。此谱记谱主修身、论道、讲学、著述等事,前有缪朝荃所补世系。有光绪十八年(1892年)吴县东仓书库刊本,光绪年间刊《东仓书库丛刻》本,1927年太仓图书馆刊本。
不分卷。清张圣清撰。圣清字振顽,常宁(今湖南常宁)人。作者著此书的目的,是要《春秋》经义前后互相贯通,传义与传义互相贯通,经义与传义之间互相贯通。书中采用《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以辨订是非,采用《御纂春秋
一卷。不著撰人姓氏。前有自序云,余乃生逢乱代,长值危时,忘乡失土,波进流离,只欲隐山学道,不能忍冻受饥,只想扬名后代,又无晏婴之机,才轻德薄,不堪人师,徒消人食,浪费人衣,随缘信业,且逐随时之宜,就以
十二卷。明朱朝瑛(详见《读易略记》)撰。此为朱氏《五经略记》之一。此书辑录上自啖助、赵匡,下及季本、郝敬诸家旧说,补以己意。朱氏之说出其师黄道周,其最大之特色在于不囿旧说,不拘俗见,多发己意。其所辑录
十一卷。清翁方纲编撰。翁方纲,详见《两汉金石记》条。翁方纲曾视学广东达八年之久,搜访全省金石文字约五百余种,经编辑考释,撰成此书。以康熙、乾隆翰墨为卷首,第一、二、三卷为广州府金石,第四、五、六卷为韶
二册。清陈厚耀(1648-1722)撰。陈厚耀,字泗源,号暑峰,江苏泰州人。康熙丙戌(1706)进士,后经李光地推荐,于1708年进京,与梅文鼎之孙梅珏成共同修书于蒙养斋,并常同康熙讨论天文、数学问题
一卷。清陈介祺撰。陈介祺,详见《簠斋金石文字考释》条。书中内容系陈介祺与吴云、王懿荣讨论金石的函件,由潘伯仁采辑成书。陈介祺一生矜慎,凡有著作,从不肯轻易付印。本书虽采自与吴、王二人往来函信,无段落体
十六回。明董说(1620-1686)撰。董说字若雨,明亡后为僧,更名南潜,号月函,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他和反清志士有联系,曾参加复社,系复社主将张溥的学生,也曾从黄道周学《易》。据《乾隆乌程县志
四卷。清穆大展刻。无卷数次序。其中收黄山谷《题武昌松风阁诗》一卷。鲜于困学草书一卷。祝枝山自书诗二卷。《松风阁诗》真迹原《三希堂法帖》所摹,此本与之大小相同,书则远逊。山谷书笔笔凌空,毫无俗韵,而此刻
八卷。明凌迪知编撰,成于万历五年(1577年)。该书仿宋代林钺《汉隽》体例,摘录《史记》字句,分类编排。现有明万历间刻本,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见《甘水仙源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