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隋唐两朝志传

隋唐两朝志传

十二卷一百二十二回。明罗贯中(详见《三国演义》)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述自隋公杨坚受周主禅即帝位建立隋朝(581年)至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之间二百九十多年的隋唐两朝历史故事。宋元以降演述隋唐故事的讲史话本和杂剧颇多,该书即采自这些资料,主要演述隋失政天下大乱、李渊起兵入关中称帝、秦王李世民扫灭群雄及征高丽等事,侧重于朝代更替和主要征战之中的英雄传奇故事,多有依据传说的文学虚构。于其他史实则述之粗略。熊大木《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很多情节与该书雷同,可能是抄录该书。又有名《隋唐演义》一书,开首数节及结尾数节抄自该书。(详见《隋唐演义》①)罗氏此书与熊大木《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又是清褚人获创作《隋唐演义》小说的基础。该书有明万历己未(1619)金阊书林龚绍山刊本,藏日本尊经阁。(据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

猜你喜欢

  • 韬光庵纪游集

    清释山止(生卒年不详)撰。山止,僧人,康熙时为西湖韬光庵住持。初,唐代沙门韬光与白居易相与唱和,后人因以韬光而名其庵。韬光庵座落于山中胜地,历代游人多为题咏。山止搜集从唐到清朝古今体诗500多首。其中

  • 四念处

    四卷。隋代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条。此书依涅槃经四门,即生门,生不生门,不生生门,不生不生门。立藏通别圆四教。依四教述四念处义。每义各立一卷,共四卷。每卷开列三章,即一大意,二五停心

  • 诲尔录

    二卷。清代陈伟撰。此书是作者的笔记兼札记,自光绪丙子年(1876)至光绪己丑年(1891)始成,历十四年。主要内容是封建士子如何来修身立行的心得笔记。作者偏重汉学,又不尽弃宋学,在书中以“经宣明,而行

  • 竹下寤言

    二卷。明王文禄(详见《丘陵学山》条)撰。书首有王文禄撰于嘉靖十一年(1532)的短序和黄省曾撰于嘉靖十五年(1536)的序。玉文禄短序中说明了书名《竹下寤言》的来历。他说:“予居后菉芸楼前有竹万竿,日

  • 禹贡图说

    一卷。明郑晓(1499~1566)撰。晓字窒甫,号淡泉翁,谥端简。海盐(今属浙江省)人。明代著名学者。嘉靖二年(1523)举进士,授职方主事。稍迁太仆丞,历南京太常卿,召拜刑部右侍郎。俄改兵部,兼副都

  • 原诗

    四卷。清叶燮(详见《江南星野辨》)撰。是书为论诗之语。分内篇外篇,又各分上下。其内篇为诗歌理论,论述了“数千年诗之正变、盛衰之所以然”。其上卷注源流正变,即诗之历史变迁,以为“源流、本末、正变、盛衰,

  • 论语集注序说

    二卷。清杨京元撰。京元字元舟,商城(今河南商城)人。道光元年(1821)举人。性情简重,不善酬接。淡泊寡营,牙筹万卷,十年坐一室中苦读,终洞明经术,纵横图书。曾四上公车,屡试不中。于是退而汲古撰述。是

  • 尚絅斋集

    五卷。明童冀(约1361前后在世)撰。童冀,字中州,浙江金华人,生卒年不详。洪武九年(1376)征入书馆,后为浙江湖州府教授。调北平(今北京),坐罪死。著有《尚絅斋集》。其集不知何人所编,原分诗文为二

  • 伤寒论注释

    见《注解伤寒论》。

  • 昭代名人尺牍

    二十四卷。清吴修辑。吴修字思亭,曾刻梁同书之书为《青霞馆帖》。此帖辑清初至乾隆、嘉庆时尺牍六百余家,计七百余通。自有刻尺牍者无有如此帖之美备,聚东南收藏家四十余人之秘笈,阅之十有余年,可谓广博,而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