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诗集
七卷。明徐楚编,李高续辑。徐楚,号青溪,浙江淳安人,生卒年不详。官至四川布政司参政。李高字抑中,云南人。生卒年不详。官至严州府通判。青溪在淳安境,即新安江。徐楚生于此地,因采前人题咏编为一集,成于嘉靖丙寅(1566年);其后,李高至此任官,又增广之,成于崇祯乙亥(1635年)。本书有四库本。
七卷。明徐楚编,李高续辑。徐楚,号青溪,浙江淳安人,生卒年不详。官至四川布政司参政。李高字抑中,云南人。生卒年不详。官至严州府通判。青溪在淳安境,即新安江。徐楚生于此地,因采前人题咏编为一集,成于嘉靖丙寅(1566年);其后,李高至此任官,又增广之,成于崇祯乙亥(1635年)。本书有四库本。
七十卷。明郑真(约1383前后在世)撰。郑真,字千之,乃元代学者郑觉民(字以道)之子,鄞县(今浙江宁波)人,自号荥阳外史,生卒年不详。成化《四明郡志》称其研究六经,尤长于《春秋》。洪武四年(1371)
一卷。明杨慎撰。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文学家。明正德间试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世宗时,谪戍云南永昌。曾与何景明等为友,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古倾向。贬谪以后,感愤颇
二卷。旧本题汉刘向撰(不确)。汉代学者司马迁撰《史记》,开创以纪传体的形式,为国修史,为人立传。后世学者修史立传多仿《史记》,沿用其文体。刘向曾撰有《列女传》,也借鉴于纪传体。《列山传》仿《列女传》体
一卷。无撰人姓氏,清任大椿辑。是书《隋志》及新旧《唐志》均未著录,未详何时人所撰。亦不详其体制卷数。《广韵》征引凡三条:上平一东“,,贪食也,出《古今字音》。”上声二十八狝“,囚刑固,出《古今字音》。
二十卷。宋乐史(930-1007)撰。乐史字子正,抚州宜黄(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地理学家。太平兴国五年(980)赐进士及第,官至留司御史台。博学强闻,著作宏富。除本书外,尚著有《太平寰宇记》、《
一卷。晋郭璞(276-324)撰。清马国翰辑。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博学高才,名冠一时,好阴阳卜筮之术。晋元帝时为著作郎,迁尚书郎,后为王敦所杀。王敦平定后,追赠弘
二卷。清周济(1781-1839)撰。周济字保绪,一字介存,号止庵,荆溪(今江苏宜兴)人。少能属文,常与包世臣议论经世之学。曾研习兵书,兼习击刺骑射。嘉庆十年(1805)进士,授官淮安府学教授。因与知
十卷。明张栋(约1592年前后在世)撰。张栋字,可庵,江苏昆山人。生卒不详。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官至兵科都给事中。是书为张栋邑人王焕所编。以其历任书牍分卷排纂。其体例则依王俭一官一集之例,故成
十三卷。明吴伯与撰。伯与字福生,宣城(今属安徽)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该书本为记叙历代宰相守令等大臣事迹,然此本十三卷已失守令之内容。书中所采材料,大多来自史传,亦间录
一卷。清陈稻孙撰。陈稻孙,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陈伯雨之子。陈伯雨已撰《运渎桥道老》、《凤麓小志》、《城东志略》。其嗣陈贻绂踵成此志,合为四志,可称南京城市小志。此志得过庭之训为多,故言皆典实有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