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韵略

韵略

①一卷。北齐阳休之撰,清任大椿、顾震福等辑。阳休之(509-582)字子烈,北平无终(今天津市蓟县)人。魏孝庄帝时为员外散骑侍郎,武定二年(544年)累官中书侍郎。入齐,拜散骑常侍,武平六年(575年),累官至尚书右仆射,领中书监。周武帝平齐,授开府仪同、太子少保。寻进位上开府,除和州刺史。隋开皇二年(582年)罢仕终于洛阳,年七十四。尚撰《文集》、《幽州人物志》、《辨嫌音》等。《隋书经籍志》著录阳休之《韵略》一卷,陆法言《切韵序》已言及阳休之《韵略》,然两《唐志》皆不著录,其书久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任大椿《小学钩沈》、顾震福《小学钩沈续编》、黄奭《汉学堂丛书》并有辑本。任大椿、马国翰辑本较略,黄奭辑本较善。顾震福据《慧琳音义》、《希麟音义》、《玄应音义》诸书,辑得四十五条,尤足补诸家之所未备。顾氏《小学钩沈续编》有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山阳顾氏刊本。② 五卷。金王文郁撰。文郁事迹无考。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谓曾见金平水书籍王文郁所撰《平水韵略》,卷首有河间许古序文,后题正大六年已丑(1229年)季夏中旬,刊本。“意渊(刘渊)窃见文郁书,刊之江北而去其序,故公绍(黄公绍)以为刘氏书也。”钱氏云:“王氏‘平水韵’并上下平声各为十五、上声廿九、去声三十、入声十七,皆与今韵同。文郁在刘渊之前,则谓并韵始于刘渊者非也。论者又谓‘平水韵’并四声为一百七韵,阴时夫又并上声拯韵入迥韵,今考文郁韵上声拯等已并于迥韵,则亦不始于时夫矣。”王文郁书现代学者似均未获见,钱氏所论无法证实。台湾《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国立北平图书馆藏钞本”。谓“是编分韵一依‘平水’,而分注韵字用法于韵部之下,一如坊间之‘诗韵’然,盖为场屋之用也。卷首有正大六年己丑河间许古序,称科举之设诗赋取人自隋唐始,考校取一日之长,点法之错即行黜退。近平水书籍王文郁携新韵见,曰稔闻先礼部韵,或讥其严且简,今私韵又无善本。文郁累年留意,随方见学士大夫,精加校雠,又少添注语,既精且当,贵于远矣云云。以此知文郁之撰是书,为诗赋检字之用。卷首又附有圣朝须降贡举三试程式、分毫点画正误字、礼部分毫字样三篇,金代之取士规则,赖此可以考见云。”

猜你喜欢

  • 开有益斋金石文字记

    一卷。续一卷。清朱绪曾撰。朱绪曾(约1796-1866),字述之,上元(今江苏南京)人。道光举人,官至知府,有《黑石文学跋尾》等著作。本书所录金石,上自魏曹真碑,下至清代钱文瑞书耕织图诗,共二十九种。

  • 筠心书屋诗钞

    十二卷。清褚廷璋(约1779前后在世)撰。褚廷璋字左莪,号筠心。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未详。乾隆二十二年(1757)召试,赐内阁中书。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降六品衔,乞归

  • 程梅轩集

    四卷。程从龙(生卒年不详)撰。从龙字登云,别号汉章。嘉鱼(今属湖北)人。元末隐居教授。入明不仕。终生布衣。此集为其孙鉴所编。前有其门人李德庸序,及从龙小传。另有王进、王恺二人序及鉴跋。跋称从龙著作散佚

  • 训练操法详晰图说

    二十二卷。袁世凯(1859-1916)撰。袁世凯,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光绪八年(1882)随淮军提督吴长庆入朝鲜,协助朝鲜国王镇压汉城兵变,清政府奖叙五品同知衔。光绪十一年,被李鸿

  • 钟鼎字源

    五卷。清汪立名(生卒年不详)编。立名号西亭,婺源(今属江西)人,官工部主事。此编成于康熙丙申(1716年),其自序称:“金石虽皆传自三代,而铭器与篆碑之文,不容相同,乃专采钟鼎文,依今韵编次为五卷。其

  • 后周文纪

    八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此为其一。“后周”之谓,源于卢思道所作《兴亡论》;仅以史称,以别国号,固无实义。

  • 明遗民诗

    十六卷。清卓尔堪(生卒年不详)选辑。卓尔堪,字子任,别号宝香山人。远祖卓敬,浙江瑞安人。后或称卓尔堪为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又称汉军旗人。曾参加过康熙十四年(1675)平定耿精忠之役。卓尔堪是一位

  • 汉魏石经集拓

    四集(原拓本)。汉魏石经集拓,凡四集。第一集为大兴孙壮集拓,前有民国十七年鄞县马衡的序和所编的目,计汉、魏两刻,凡一百一十六石,一千零九十八字。第二集为大兴孙壮与徐洪宝辑拓,前有目,为孙氏所编。计汉、

  • 礼论

    一卷。南朝宋何承天(370-447)撰,清马国翰辑。何承天,(字不详),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北)人,官至御史中丞。《宋书》、《南史》都有传。《南史》云:“先是《礼论》有八百卷,承天删减,并各以类相从,凡

  • 易汉学

    八卷。清惠栋撰。此书为追考汉儒易学而作。其中述孟喜易二卷,上卷述卦气之理,后列逸象。虞翻易一卷。京君明易二卷(干宝易附见),有八卦六位、八卦宫次、世应、飞伏、五行、占验。郑玄易一卷,述爻辰说。荀爽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