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高淳县志

高淳县志

①二十五卷,首一卷。清朱绍文纂修。朱绍文,字在中。汉军镶白旗人,监生,乾隆十二年任高淳知县。卷首列旧序图纪,为志十目:沿革、建置、疆域、山川、学校、纪典、赋役、恤典、寺观、古迹;为表二:官师、选举;为传八卷,其目十四:名宦、乡贤、乡宦、忠臣、孝子、义夫、文学、笃行、好义、隐逸、艺术、流寓、仙释、贞节,终之以艺文、摭轶、遗编。纲举目张,颇合史法。山川志统括湖渠水利,纪载详备。《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目:“高淳自明弘治四年,析溧西南之高淳镇,始置县,迄此志作时,三百年耳,而志凡五作,故事皆翔实,文亦雅洁,殆佳称也。”有清乾隆十六年(1751)刻本、抄本。②二十八卷,首一卷。清杨福鼎修,陈嘉谋纂。杨福鼎,云南丽江府丽江县人。举人,同治七年(1868)知高淳县事。此志为卷二十有八,其目略同乾隆志。自乾隆十六年(1751),至光绪七年(1881),时逾百载,民物之登耗,水利之变迁,又中经兵燹,忠义贞烈之辈出,廨宇祠庙之兴废,田赋盐法之变更,纂者皆详加辑录在册。有清光绪七年(1881)学山书院刻本。③二十八卷,首一卷。近人刘春堂修,吴寿宽纂。刘春堂,直隶肃宁县人。进士,知高淳县事。吴寿宽,原名宽,江苏高淳县人。府学贡生,就职训导代理。寿宽乃淳邑名宿,文行为乡人所重,尤熟地方掌故,著有《乡土志》等。此志由吴寿宽专司编纂,不聘协修分纂。旧志有乾隆、光绪二志,寻讨既易,责任又专,成书自易。此志断自光绪七年,和光绪志相为衔接,既成称新志。有民国七年(1918)刻本、民国二十三年(1934)重印本。

猜你喜欢

  • 本草崇原 侣山堂类辨

    《本草崇原》三卷,《侣山堂类辨》二卷。清张志聪(详见《素问集注灵枢集注》)撰。高世栻辑。因本书以《神农本草经》为经,故名。张氏研究医学,必详明本原且以轩岐、仲景为归。认为《神农本草经》“词古义深,难于

  • 答疑孟

    一卷。清陈钟英撰。钟英字英多,江苏吴江(今江苏吴江)人。是书就司马光“疑孟”诸条,各为说以驳之,与宋余允文《尊孟辨》援义多同,而词不相袭。该书有道光六年(1826)刊本。

  • 平吴事略

    一卷。清南园啸客辑。南园啸客真实姓名及生卒年月事迹不详。《平吴事略》所述事起于顺治元年(1644)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景山),太子、永王、定王就缚。又述李自成出走北京,清兵南下,苏州乡兵四

  • 圣学大成

    无卷数。清孙钟瑞(生卒年不详)编。钟瑞字子麟,嘉兴(今属浙江省)人。本书收抄杂录明代理学家曹端、金等八十五人论师道讲学之言论,并将他们分为朱罗学派,陆王学派,其用意本善,欲从中调停两派纷争。然而两派各

  • 方言疏证

    十三卷。清戴震撰。戴氏生平见“尔雅文字考”。戴氏专攻《方言》始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及入四库馆后,取《永乐大典》中《方言》与诸明本勘校,孜孜多年,方始完成,戴氏开创了清代的《方言》研究,功莫大焉

  • 阳明先生浮海传

    一卷。明陆相撰。陆相,字良弼,余姚(今属浙江)人,明臣,生卒不详。弘治六年(1493)进士,官至长沙府知府。该书主要记载明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字阳明)正德(1506-1520)初年被贬龙场驿丞时,途

  • 香苏山馆诗集

    三十六卷。清吴嵩梁(1766- 1834)撰。吴嵩梁,字子山,号兰雪,江西东乡人。嘉庆年间举人,官由内阁中书改为贵州黔西州知州。嵩梁工诗,与黄景仁、翁方纲友善,深得袁枚佩服。诗沿袭六朝,规格则似唐代温

  • 草韵汇编

    ① 二十六卷。清陶南望撰,陶南望字逊亭。上海(今上海市)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此书成于康熙年间。书中记草书家从秦程邈记起,至明代朱克诚,共三百四十一家。其草法分韵编次,平、上、去三韵部分是陶南望亲辑。

  • 少阳集

    十卷。宋陈东(1087-1128)撰。陈东,字少阳,镇江丹阳(今江苏镇江市)人。东以贡入太学。钦宗时,曾上书论蔡京、童贯、王黼、李彦、梁师成、朱勔六人为六贼,请诛之以谢天下。李纲被罢官时,曾率诸生伏宣

  • 大学示掌

    一卷。中庸示掌 一卷。清汤自铭撰。汤自铭,江苏武进(今江苏武进)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是书首有秦宫璧、汤自超序及例言。所取范围狭小,语言简赅,以便随处展玩及临场检阅,故曰示掌。义理均遵《朱子章句》,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