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bǐng

【源】 ①相传古帝神农之臣有丙封(一作屏封),为丙姓之始(60)。 ②炎帝之裔封于丙(故城在今山东泰山附近黄县东),后为宋邑,其后以邑为氏,见《姓源》(17,62)。 ③春秋时齐大夫丙(一作邴)歜之后,见《风俗通》(1,6,7)。一说,为齐懿公臣丙茂之后(1,60)。 ④本姓邴,后去邑为丙氏(17,62)。一说,晋大夫邴豫之后,或去邑为丙氏(21)。 ⑤汉时李广之孙李陵降匈奴,三国时其裔孙自匈奴归魏,见于丙殿,赐姓丙氏(7,17,21,27,60)。【望】 平阳(17),平原(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丙吉,汉时鲁国人,代魏相为丞相,博阳侯(6,21)。《史记》作邴吉(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围场,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阳泉,广东之高要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云: “神辰臣丙封 (一作屏封),为丙姓之始。” ②又注曰: “一云齐懿公臣丙茂之后。望出平阳。” ③或为邴氏所改。郑樵注 “”曰: “亦作 ‘丙’。晋大夫邴豫食邑于邴,因以为氏;齐亦有邴邑,而亦有邴氏。” (按: 齐丙茂或即食邑于“”。) 又: 《姓氏词典》 注据 《古今姓氏书辨证》云: “系邴姓所改。 春秋时齐国大夫邴��, 后去邑为丙氏。”④又曰: “汉都尉李陵降匈奴,裔孙归魏,见于丙殿,赐姓曰丙氏。唐应公邴粲,其后也。与高祖有旧,以其姓犯庙讳,赐姓李。” (按: 实复其旧姓,邴粲,李陵之后也。)

汉代有丙吉,丞相; 又有丙倩,高苑侯。

猜你喜欢

  • 拔曳固

    读音:bá yè gù【源】 隋、唐时回纥外九部中,其第四姓为拔曳固氏(17,60,62)。其先为拔也部(60)。【变】亦作〔拔野古〕、〔拔野固〕(17,60)。历史上回纥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

  • 读音:tè【源】 ①春秋时晋大夫特宫之后(7,9,12,17,60)。②东乡族姓。【望】 平昌(17,418),巨鹿(15,21,60)。【变】 一作〔犆〕(17)。【布】 安徽淮南(362)、北京、

  • 麥多

    读音:Màiduō珞巴族姓氏。出自义都部落,以 (氏)族为姓。珞巴族之姓名构造特点是“名+姓”。如:谷若·麦多,——谷若,人名; 麦多,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 永邦

    读音:Yǒngbāng【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西盟中课,永邦系地名,以地为姓(160)。

  • 读音:Dāng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运城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按: 《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本作“��”, 乃“噹”之不规范简化。径改。未详其源。

  • 读音:yà周公族之后。(见《路史》)

  • 读音:qiān【源】 阡或为秦汉时氐王杨千万之后,千加邑为阡,见《姓氏寻源》(60,62)。【望】 临邛(17,60,418)。【布】 北京有此姓(91)。【人】 阡能,唐时邛州牙官,中和二年因公事违

  • 大赘

    读音:dà zhuì大赘官,主乘舆服御物。(见《汉书·王莽传》)后以官为氏。

  • 读音:Lǐn【源】 见《姓苑》(62)、《直音》(15,63)。又,周时有禀人之官,子孙以官为氏(91)。【变】 通廪(91)。【布】 大陆有此姓(91)。《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其注云: “极罕见姓

  • 赫嚕克

    读音:Hèlūkè【源】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260)。【变】一作〔赫鲁克〕(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察哈尔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