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秩
【源】 商汤贤相伊之孙又为伊秩氏,见《路史》(12,17,60)。【望】 河南(17,418)。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伊尹之孙又为伊秩氏。” (按: 伊秩,光绪浙江书局版《郑通志·氏族略》作“伊秋”,误。)
汉代有伊秩靡。
【源】 商汤贤相伊之孙又为伊秩氏,见《路史》(12,17,60)。【望】 河南(17,418)。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伊尹之孙又为伊秩氏。” (按: 伊秩,光绪浙江书局版《郑通志·氏族略》作“伊秋”,误。)
汉代有伊秩靡。
读音:xiàn见《姓苑》。▲<清>线国安,辽东人,广西提督。
读音:Bùlèyǐzhīpǔ彝族姓氏。“不勒以支”意为蛇;“不勒以支普”,即蛇氏族,当是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遂以蛇命族,以族为姓。或以其汉意“蛇”为单姓。见《中国人的姓名·彝族》。
读音:wǔ dū【源】 氐羌姓,见《西秦录》(7,9,12,17)。武都为古白马氐地,故城在今甘肃成县西80里。其先以地为氏(7)。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郑樵云: “《西秦
读音:Bàishàng【综】 清正蓝旗蒙古前锋护军穆寨之妻为拜尚氏(260)。
读音:Jiōng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姓氏词典》引 《姓苑》亦收,未详其源。宋代有坰夫,嘉定进士。
读音:Cāng【源】 ①相传黄帝史官仓颉之后(9,12,60)。②《周礼》有仓人、仓吏之官,为地官之属,其子孙以官为氏(60,62)。③满(344)、东乡(211)等民族均有此姓。【望】敦煌、武陵(1
读音:Yǎxī珞巴族姓氏。本氏族名,以之为氏,出自米古巴部落。《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Hánxiàn【源】 ①系自子姓,见《潜夫论》(5,63)。②系自姬姓。晋韩献子之支孙因氏(6)。《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云: “源于韩姓。‘晋韩献子,支孙因氏焉。’ (《元和姓纂》)韩
读音:Shāng【源】 见《正字通》(86)。【人】 伤省、春秋时宋人(15,21,60,63)。然据张澍考证,鲁昭公二十二年季传有皇奄伤、省臧,为凌氏误读句所致(26)。罕见姓氏。《姓氏考略》收载,
读音:Sīpéngyátè【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沧源班洪寨,汉姓为肖(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