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Cāng

【源】 ①相传黄帝史官仓颉之后(9,12,60)。②《周礼》有仓人、仓吏之官,为地官之属,其子孙以官为氏(60,62)。③满(344)、东乡(211)等民族均有此姓。【望】敦煌、武陵(12,17,60,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仓慈,三国时魏敦煌太守,淮南人(7,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云南之河口、江川,山东之昌乐,山西之临汾、长治,陕西之韩城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黄帝史官仓颉之后。”以古人名为氏。仓颉,亦作苍颉,相传为汉字之始创者。②又云: “古有世掌仓庾者,各以为氏。” 《姓氏考略》 亦云: “ 《周礼·地官》有仓人、仓吏,因以官为氏。望出武陵。” ③或为满族姓所改。清代满姓仓佳氏、萨克达氏等或改为单字姓“” 氏。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春秋时周有仓葛; 三国时魏有仓慈,敦煌太守;元代有仓振,新州知州。

猜你喜欢

  • 錫喇圖

    读音:Xīlǎtú【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260)。【变】一作〔锡拉图〕(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为蒙八旗姓氏之一,世居察哈尔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石盞

    读音:Shízhǎn【源】 金时女真人姓(21,60,71)。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望】 广平(60,71)。【变】 ①一作〔石琖〕,见《洪嵒老人石琖公墓碣铭并序》(71)。 ②汉姓为

  • 读音:hēi【源】 ①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大夫黑肱之后(17)。 ②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微子之后有黑氏,见《潜夫论》(62)。 ③唐时突厥姓突骑施氏,后改为黄、黑二姓。 ④彝(130)、撒拉、回等民族均有

  • 读音:Nìng宁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谥号为氏,源自嬴姓。秦襄公曾孙谥宁公,后世子孙就以宁为姓。二是以邑名为姓氏,源自姬姓。周武王弟康叔的后代被分封于卫,建立卫国。至卫成公时,其子被封于宁

  • 夏阳

    读音:xià yáng晋大夫夏阳说,其先以所食邑为氏。(见《姓谱》)

  • 紇突隣

    读音:Hétūlín【源】 纥突邻系居意辛山(在今内蒙古五原境)之部落,当以部为氏(60,70)。【变】 北魏时改为邻氏(7,12,27,60,70)。

  • 读音:xiāo【源】 南北朝时南齐武帝以其子巴东王子响叛逆,改为蛸氏,贬之使同于虫类也(7,9,15,17,48)。【望】 巴东(17,418)。【布】 北京、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

  • 读音:Bǔ【综】 台湾台北有此姓(64,68,261)。源出不详。在台湾有人分“补”与“补”为两个不同之姓。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山西之太原、运城、大同,甘肃之舟曲,新疆之塔城,湖北之武

  • 读音:Zǔ【源】系自姬姓。成周支庶之后有组氏(17,60)。【布】北京、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运城、湖南之芷江、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考

  • 公佗

    读音:gōng tuó【源】 春秋时晋国蒲邑大夫公佗世卿之后,见《姓源》(4,7,17,60,62)。【变】 一作〔公他〕(4)。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世本》云: “蒲邑大